本文作者:访客

赵心童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 从模仿到超越

访客 2025-05-06 11:15:28 9885
赵心童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 从模仿到超越摘要: 赵心童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一个10岁的山东小男孩坐在电视机前看得入迷。画面里那个留着卷发的外国选手轻轻一挥杆,白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在...

赵心童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一个10岁的山东小男孩坐在电视机前看得入迷。画面里那个留着卷发的外国选手轻轻一挥杆,白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在球台上跳舞。小男孩手里的冰棍化了都没发现,糖水滴到裤子上都没察觉。“这老外打球咋恁厉害嘞?”他瞪大眼睛问爸爸。这个外国选手叫罗尼·奥沙利文,而这个看得入迷的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斯诺克世界冠军的赵心童。

赵心童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 从模仿到超越

从那天起,赵心童迷上了斯诺克。他缠着爸爸给他买了根二手球杆,天天放学就往台球厅跑。台球厅老板都认识这个“小疯子”,经常一练就是五六个小时不挪窝。有次练得太投入,回家路上被自行车撞了,第一反应居然是检查球杆有没有摔坏。他妈妈又好气又好笑:“你这孩子,胳膊都擦破皮了还惦记着球杆!”

赵心童的房间里贴满了奥沙利文的海报,书架上摆满了比赛录像带。他最喜欢模仿奥沙利文那个标志性的击球动作——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专注得像要把球台看穿。有次他偷偷用零花钱买了副和偶像同款的皮头,结果因为不会安装,把新球杆戳得坑坑洼洼。教练看到后直摇头:“你这孩子,光会学样子可不行,得练真本事!”

2016年世青赛成了赵心童的转折点。他学着奥沙利文的打法猛攻猛打,结果失误连连止步八强。赛后他躲在洗手间哭得稀里哗啦,教练找到他时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奥沙利文是闪电,你是细雨。闪电耀眼但转瞬即逝,细雨绵长能滴水穿石。”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赵心童,他意识到不能光会模仿,得找到自己的路。

从那天起,赵心童的训练更加玩命了。训练馆的保洁阿姨都记得,有个小伙子经常练到凌晨,第二天一大早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球台前。他的球风开始发生变化,不再是单纯追求快攻,而是把奥沙利文的进攻意识和自己的细腻走位结合起来。有场比赛他打出一杆精妙的防守,解说员都惊了:“这球有奥沙利文的影子,但更像是赵心童自己的风格!”

2021年英锦赛决赛,赵心童终于迎来了和偶像正面对决的机会。第四局奥沙利文出现失误,给赵心童留下机会。全场观众屏住呼吸,看着这个年轻人俯身瞄准。他的手心在出汗,心跳快得像打鼓,但脑海里浮现的是奥沙利文说过的话:“紧张不是问题,问题是让紧张影响你的判断。”赵心童深吸一口气,稳稳出杆,红球应声入袋,白球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叫到黑球。这一杆,打出了他职业生涯最精彩的表演。

当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赵心童以10比5战胜偶像夺冠时,他反而出奇地平静。颁奖台上,他看着手里的奖杯,想起这十几年来追着偶像脚步的日日夜夜。从模仿到超越,从崇拜到并肩,这条路他走了整整13年。赛后采访有记者问他有什么想对奥沙利文说的,他笑了笑:“谢谢您点燃了我的梦想,但今天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光。”

现在的赵心童也成了别人的偶像。有次他在训练馆发现一个小男孩正偷偷模仿他的击球动作,那专注的样子像极了当年的自己。他没有打扰,只是默默地在旁边多练了一会儿。离开时他对教练说:“看到没,又一个‘小疯子’,说不定哪天就能超过我呢!”教练笑着摇头:“你们这些打斯诺克的,一个个都这么较真。”

从山东小城的台球厅到世界冠军领奖台,赵心童的故事就像一杆精彩的斯诺克比赛。有起有伏,有攻有守,但最重要的是坚持到了最后。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追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真正的偶像不是用来仰望的,而是用来超越的。就像他常说的那句话:“打球嘛,开心最重要,但既然打了,就得打出个名堂来!”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10105.html发布于 2025-05-06 11:15:2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