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晕车见得多,为什么晕高铁少见?

五一假期过完,端午假期将至。无论是首日的出游高峰,还是最后一天的返程高峰,小长假中的塞车体验都是出游记忆的一部分。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同是开车,车开得越慢,人越容易晕车?同是晕交通工具,晕车、晕船、晕机就经常听到,晕高铁就几乎没有?
01
出行“三大山”:晕车晕船晕机
过去的五一假期,高速公路返程高峰毫无意外出现在最后一天。当天下午,有市民返回广州经过广佛肇高速鸦岗路段时,手机软件提示5.4公里需行驶17分钟。
在这样走走停停的行车节奏下,头晕几率大幅提高。事实上,除了坐车时的频繁加减速,坐船时的摇摆、坐飞机时的颠簸,都很容易让人头晕。
这种常见的晕车、晕船、晕机,医学上都称之为晕动症,指人体暴露在刺激性的运动环境中(如摇摆、颠簸、旋转、加速等)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反应,如头晕、疲倦、冷汗、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过度换气、面色苍白等症状。
作为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疾病,受晕动症困扰的人不在少数。有国外科研团队通过调查发现,人群中约有1/3的人有晕交通工具的问题;从晕动症发现时间来看,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发现,海上航行会影响人的健康状况。
图源:AIGC
02
成因暂无解的人类疾病
尽管人们对晕动症的症状比较了解,晕动症的成因却到现在都没有明确答案。其中,最被大众接受的原因是 “感官冲突”假说。
“感官冲突”假说认为,人之所以能感知自己的位置和状态,主要靠眼睛和位于内耳里的前庭系统。
例如,即便你闭上眼睛,堵住耳朵,依然能知道自己是走路、站着还是坐下,就是靠前庭,正常情况下,眼睛和前庭相互配合,人就能顺利完成各种运动。但是,当两者获得的信号不统一,即视听不统一时,人就会晕。
图源:腾讯医典
以汽车为例,当汽车前进时,前庭系统会敏锐感知你在加速、减速、拐弯等,但事实上你还坐在狭窄的座位上,相对于周围的人和座位,眼睛看到的周围环境没有变化,眼睛就会告诉大脑“没动”。互相矛盾的信息会在大脑里“打架”。大脑被搞迷糊后,人也就晕了。
那为什么堵车的时候,人会更晕?因为前庭与眼睛的信息冲突被成倍地扩大。堵车时汽车开开停停,前庭频繁且循环往复地感知到加速-减速-加速,而眼睛依旧在传达“没动”的信号。这时,大脑接收到的信息就更混乱,人也就更晕。
图源:AIGC
与之相对的是,近年流行起来的“大屏幕3D/VR”游戏,则是逼真的视觉体验让眼睛觉得人“动了”,但前庭反馈身体“没动”。
图说:逼真的3D/VR游戏。
为什么有的人坐车晕而开车不晕?
理由很简单。当这些人在开车时,对方向改变、加速减速都有预判,每一次的预判,都是眼睛跟大脑说“我要动了”,避免了眼睛与前庭传达信息不一致;此外,开车时的精神高度集中,属于高级中枢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会对属于低级中枢的前庭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两个因素综合后,驾驶者就不容易产生晕车感。
03
不晕高铁的秘密
同是现代社会常用的交通工具,为什么汽车、船舶、飞机是导致晕动症的“专业户”,高铁却能“独善其身”?这里面大有讲究。
随着2019年12月京张高铁的开通运营,中国高铁迈入了时速350公里的门槛。试想一下,高铁在高速运行的过程中,如果车厢减震能力弱、铁轨接合差或司机驾驶技术低下,车厢内的乘客都会因为剧烈颠簸而出现头晕等症状。
为了“调解”乘客的眼睛和前庭系统,中国高铁可谓苦心孤诣。
在“安抚”前庭系统方面,中国高铁做了三方面的措施。第一,施工人员要确保创造良好的线路条件,如采用无缝钢轨,将好多根长达500米的钢轨焊接在一起却看不到一处焊缝,让轨道更平更顺。
图源:中国铁路
第二,提高车厢的减震能力,同时增强其密封性,大幅降低车体噪音;第三,高铁司机需拿出顶尖的驾驶技术,确保高铁高速平稳运行。
图说:高铁司机的选拔十分严苛。例如实作考试中包括“木棍法”平稳性测试,在高铁高速行驶的过程中,检查员会按照倒下小木条的等级和个数,判断司机的驾驶平稳度。图源:中国铁路
“欺骗”眼睛方面,首先,高铁列车的车用安全玻璃是一种夹层玻璃,不仅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能真实反映景物形态与运动状态,还具有隔热、柔和光线的效果,光线透过玻璃均匀折射时,给眼睛带来一种“减速”感;其次,高铁线路大多建在桥上,近处没有遮挡物,再加上车窗视野大,远处景物的可视时间长,乘客更喜欢往窗外看,让眼睛向大脑传达“我在匀速运动”的信号。
图源:中国铁路
总之,只要前庭和眼睛都向大脑传达相对一致的信息,人就不会轻易患上晕动症。
04
这样做,保准更晕
也许不少人都发现,身边有的人常常晕车,有的人却从不晕车。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晕动症的发作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体内的前庭系统对身体运动的敏感性不同、耐受性也不同。敏感性高、且耐受性低的人会更容易出现晕车症状。
当然,除了个性因素,还有一些共性因素会影响晕动症的发作频率和程度。
01
乘车时的状态
太累了,身体状态欠佳,更容易晕车。
太饱了,对胃部平滑肌的刺激增加,更容易呕吐。
太饿了,血糖低,如果引起连锁反应,会加重晕车的不适感。
02
看手机
搭乘交通工具时看手机,会将视线高度聚焦在静止的局部,这时前庭和眼睛给出的信息会更不一致,大脑接收到的信息越混乱,人就越晕。
03
气味
若车内通风状况不佳,可能会导致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其它不良气体聚集。
这些气味可能通过呼吸系统引起身体出现多种不适反应,降低人体对汽车振动的耐受性。
04
司机的驾驶习惯
同一段路,不同司机驾驶的区别很大,喜欢一脚刹车又一脚油门的司机,会大大增加车厢的颠簸感和摇晃感,让人更晕。
05
车型
新能源电动车和豪车会提高晕车的概率。
一是因为电动车的加减速更快,或在刹车时存在动能回收,这会给乘客带来一股拖拽感,加重不适;
二是电动车的引擎运行声响较小,带来的震动更小,这让乘客对车辆的起步加速等没有预判;
三是电动车与豪车的车厢隔音效果更好,没有白噪音来分散注意力。
05
防止晕车有妙招
如何防止晕车?这里有几个小妙招。
1.坐车前应避免过饱、过饿、饮酒。
2.尽量选择靠前的座位,乘车时看窗外或闭目静坐,避免玩手机和阅读。
3.自己开车或尽量选择开车稳当可靠的司机。
4.不要坐在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座位,保持空气流通。
5.若乘坐新能源电动车,尽量避免使用刹车动能回收系统。
6.适当吃点柠檬、橘子、桃子等水果,有助消除恶心感。
7.在日常生活中,在身体可承受范围内,多做转头、弯腰、下蹲等动作,或通过多玩旋转椅、秋千、单双杠等运动项目,来增加前庭系统的耐受性。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10305.html发布于 2025-05-08 10:17:0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