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媒密集发声!“柴怼怼”们,该被“一锅炖”

“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我会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
这个五一期间,一场舆论风暴裹挟胖东来,也迫使创始人于东来以一个决绝的姿态发起了反击。
2025年5月6日,胖东来官网突然关闭的消息引发全网震动。页面清空、客服回应“维护升级”,叠加创始人于东来清空动态的操作,让公众担忧“中国商超之光”是否即将消失。
但也就在舆论持续发酵之际,人民日报、法治日报、南方日报等一批官媒密集发声,以“依法打击乱‘怼’行为,民企才能‘大胆闯放心干’”“构筑起清朗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大胆闯’而无后顾之忧”等定调力挺,也将这场争议推向更深层的公共议题讨论:
柴怼怼事件背后折射了当下民营经济发展的哪些舆论困境?
我们该如何保护好民营企业家?
面对“柴怼怼”们的层出不穷,我们又该如何建立一个良性的舆论生态,让民营企业家挺起脊梁?
我们梳理了多家官方媒体对此事件的评论,供大家思考。
人民热评:依法打击乱“怼”,胖东来需讨回公道!
(来源:人民网评)
“目前在售和田玉商品均按规定明码标价”“被随机抽查的在售13件和田玉商品进货手续齐全,进货台账完备,鉴定机构具有合法资质,鉴定证书有效”。河南省许昌相关部门的这一检查结果,为胖东来“讨”回了公道,也隔空回应了网红“柴怼怼”。
此前,“柴怼怼”在短视频平台称,胖东来以低成本从玉石获取暴利、“几百块的东西卖几千几万”,并公开贬低胖东来的产品质量。如今,胖东来已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法院且已受理。最终法院将如何裁决,围观人士不妨拭目以待。
正常运转的社会离不开监督,健康发展的企业也离不开“啄木鸟”;但是,不能抹黑诋毁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不能炮制传播虚假不实信息干扰企业发展,更不能敲诈勒索企业,这同样是法治社会的底线要求。
事实上,在一些平台上生长着不少“不安分”的账号。它们热衷于碰瓷,或伺机“撕咬”企业,有时为了见不得人的目的,甚至凭空抹黑诋毁企业。此种行为,于理于法都不容。
中央网信办印发《网站平台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规范》指出,恶意集纳企业负面信息、蹭炒涉企热点事件进行恶意营销等恶意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信息,都要及时清理。
对于网站平台来说,要积极压实主体责任。快速准确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对编造企业违法犯罪或违规生产经营、歪曲企业或企业家正常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等谣言类信息要及时清理。
中央网信办也曾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剑之所向,即“重点整治无事实依据凭空抹黑诋毁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炮制传播虚假不实信息、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恶意炒作涉企公开信息等问题”。
这也说明,恶意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必然吃不了兜着走。乱碰瓷一定碰壁,那些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网络乱“怼”行为,该被“一锅炖”!
需要肯定的是,许昌相关部门依法检查、迅速公布结果,不仅维护了胖东来的合法权益,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体现。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等传播渠道,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恶意侵害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格权益。”依法打击乱“怼”行为,民企才能“大胆闯放心干”。
莫让“胖东来们”陷入“棒杀”“捧杀”泥潭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
短视频平台上,有“网红”质疑胖东来玉石的产品质量与暴利牟取。而后,河南许昌市场监管部门对胖东来开展日常检查,得出“平均毛利率不超过20%”“鉴定证书有效”等结论。不少网友感慨,“胖东来没辜负信任”“权威调查终还企业清白”。
企业接受舆论监督,天经地义。一段时间来,有理“挑刺”、有据质疑,揭开了一些“网红企业”“头部主播”偷逃税款、虚假宣传的遮羞布,大家拍手称快。但有些“网红”的监督批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博眼球、蹭流量的“碰瓷”。
无根据的“乱喷”“滥黑”横行网络,不仅给合法经营的企业造成巨大困扰,也会浪费行政等公共资源去澄清。试想有关部门因流言而反复调查,疲于应付,是否还有资源和精力投入正常工作?受影响的岂非我们大家?
互联网经济,流量必不可少,但应“取之有道”。
“网红企业”、明星企业,往往是“秀于林”的那棵树,“棒杀”无异于毁坏秀林土壤。在地方调研,一家新能源汽车明星企业工作人员感慨,“应对各类负面和不实信息已经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
如果一家企业因为做得好而走红,就必然经历网络中伤的“闷棍”,显然不公平不合理,更是一种不必要的消耗。为这些企业营造更好舆论环境,帮助他们心无旁骛谋发展,是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
但另一方面,“捧杀”也同样值得警惕。企业再优秀,也不必在舆论场中捧得神乎其神,更不必和各类粉丝心态、极端情绪挂起钩来,好像他们容不得任何批评,这样反而可能害了这些优秀企业。
保持自信、客观心态,给予他们应有的鲜花和掌声,也理性看待他们身上的短板和问题,与中国企业共同成长,这何尝不是更深沉的爱护与更大的支持。
惩治网络黑嘴不能靠企业关门相逼
(来源:微博@北京日报、@北京晚报、@长安街知事)
因被诋毁“卖玉石获取暴利”,胖东来近日十分闹心。创始人于东来更是直接下场,不仅在社交平台放出财报、毛利率、质检报告,甚至直言:
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受到应有处罚,会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
面对该事件,许昌市市场监管部门对胖东来进行了检查,认定未发现违规问题。相关社交平台对网红“柴怼怼”封号一个月,并下架了相关视频。据悉,胖东来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一案,也已在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
常言道“树大招风”,明星企业常常遭遇碰瓷诋毁。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涉企内容一直是流量富矿。不乏自媒体为博关注,“编黑料”“泼脏水”“带节奏”,搅起一场场风波。
至于维权,网络谣言案件的举证、立案、审理等流程较长,很多企业实在折腾不起。即便最终胜诉,这个“黑嘴”消停了,也保不齐其他“网红”又冒出来蹭热度,令企业心力交瘁。这一次,于东来被逼得放出“关门”的气话、狠话,让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企业面对网络诋毁时的无奈与愤慨。
公众当然有评价商家的权利,但不意味着可以信口开河、恶意中伤。深扒一个个上蹿下跳的造谣侵权者,明面上将自己标榜成“社会良心”“民间嘴替”,实则心里全是上不得台面的“毒生意”。
比如,一些知名企业和企业家自带关注度,便有自媒体、MCN机构把其当作围猎目标,以泼污围攻博关注、求涨粉。也有人试图通过编造散布谣言讹取相关企业“封口费”,一些不法分子甚至专门成立公司,在多个平台运营大量自媒体账号,从炒作谣言到有偿删帖“一条龙”作业。若敲竹杠不成,那就变本加厉“黑到底”。正常经营的企业,噤若寒蝉,不堪其扰,“黑嘴”们却赚得盆满钵满,岂有此理?
舆论环境也是重要的营商环境,维护企业声誉,打击网络“黑嘴”,不能只靠企业家撂狠话、说气话。
作为传播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平台尤须守土尽责,从严审核并深入清理存量涉企侵权信息,加大对违规账号的惩罚力度,让其无利可图、无流量可赚。相较于事后封号,平台更需要强化源头治理,不能总等谣言实质性地影响了企业经营才有所动作。
谣言止于“治”,也止于“智”。网络信息芜杂,广大网友也要提高媒介素养,多些求证意识。各方积极行动,还网络生态以清朗,还市场竞争以公平,才能帮助企业轻装上阵,踏踏实实谋发展。
面对网络黑嘴“碰瓷”,别总让“胖东来们”受伤
(来源:微博@南方日报)
胖东来玉石风波日前有了阶段性的进展。一面是许昌市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对胖东来玉石销售的检查结果——“平均毛利率不超过20%”“明码标价,手续齐全”;一面是于东来邀请“柴怼怼”、宋清辉、“躺平叔”等一众“黑粉”前来深入考察,努力自证清白。
这样的“回怼”能否奏效仍有待观察,网友们却已经看到了“网络碰瓷”的杀伤力。
何为“网络碰瓷”?这个词最早用在网络购物中,指的是恶意给予商品和服务差评,以此向商家索要钱财。而柴怼怼等一众博主的做法则更进一步——他们信口开河,大肆攻击抹黑企业,最终目的是蹭热度、博眼球,借助碰瓷“起号”,从而更好地包装自己。
尝到了甜头,就有人乐此不疲。此前网民谁知道“柴怼怼”之流?如今他不仅把自己的名字炒作上了热搜,还急于寻求流量变现。从公开批评蜜雪冰城到胖东来,宋清辉也是从来不忘进行自我营销。
我们提倡普通网民的舆论监督,然而监督是用事实说话,而非无根据、无厘头地唱衰抹黑,越过了这条界限,就会转化为“网络碰瓷”的低劣手段。
正如网友的讽刺:“损害了别人的名誉,把自己炒作出圈,难道还想借着考察的名头白吃白喝?企业需要‘惯着’这些人吗?”
事实却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网络“黑嘴”一句话带来的伤害,民营企业却要花费数倍的努力去修补。而部分账号即便因造谣违规,却仍能换个马甲继续炒作,持续污染舆论环境。
借“网络碰瓷”博流量、谋好处的行为当休矣。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现实中,莫等到碰瓷翻车时再追悔莫及。
莫让网络谣言击垮企业信任长城
(来源:江南都市报)
近日,河南许昌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检查称,胖东来前4个月销售和田玉的平均毛利率不超过20%。自此,网红“柴怼怼”曾在社交媒体中称胖东来“以低成本从玉石获取暴利”的指控不攻自破。
谣言虽破,但“胖东来”的品牌声誉已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些因谣言而错过的顾客、因猜疑而动摇的信任,都成为这场风波中无法量化的“沉没成本”。
更令人揪心的是,在许昌市场监管部门公示日常检查结果前,“胖东来”主要负责人于东来面对“柴怼怼风波”时,曾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他人的行为受到应有惩处,我将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
字里行间,既有对谣言的愤慨,更透露出对营商环境的深切忧虑——当网络上的恶意仅需动动嘴皮就能肆意宣泄时,竟让这位企业家萌生放弃苦心经营二十余载企业的念头。
值得注意的是,当“胖东来”成为流量关键词,“柴怼怼”视频中看似正义的“指控”,实则将企业商誉当作博取眼球的赌注。这家用二十年如一日的服务赢得口碑的企业,其来之不易的信任竟被某些人企图以最省力的方式摧毁。更令人深思的是,这类毫无根据的谣言视频为何能轻易引爆网络?
企业苦网络“黑嘴”久矣,这类恶意中伤企业的案例并非个例。2024年6月,国家网信办公开曝光“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典型案例:
“墨子商业论”等账号恶意解读某饮用水企业股权结构及产品包装图案,散布不实信息和极端言论,蓄意抹黑企业形象;“奇偶派”等账号发布对某科技公司财报的片面负面解读,并在企业核实内容真实性时借机胁迫,要求签订商业合作协议;“小牛说车”等账号为博取流量,多次发布短视频歪曲事实,恶意诋毁某汽车品牌质量及企业创始人声誉……
在“胖东来玉石事件”中,许昌市监管部门通过公示对“胖东来”产品的抽检情况,让真相跑赢了猜忌。账号“柴怼怼”被抖音平台处以禁言一个月的处罚。这一结果看似圆满,却在客观上动摇了部分经营主体的发展信心。
梳理各地发布的整治涉企网络侵权典型案例可见,遭遇网络“黑嘴”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其中小微企业“被黑”尤为突出。
小微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不仅关乎市场公平,更直接关系就业民生与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若小微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频遭自媒体“恶意指控”或“标签化”攻击,将导致企业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最终挫伤经营主体的发展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需久久为功。2024年国家网信办启动“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着力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今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但需明确的是,优化营商环境绝非监管部门一己之责,而是需要平台、内容创作者与社会公众共同践行的社会责任契约。
“胖东来玉石事件”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营商环境的复杂光谱。它提醒我们,企业的生命力不仅取决于商品质量与服务水平,更在于能否在风浪中守住公众信心。而这份信心,既需要法律的盾牌来捍卫,也需要技术的明灯来指引,更需要全社会形成“善意传播”的共识。
当普通网友在转发前多问一句“是否有实据”,当企业敢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声誉,这片营商土壤便能孕育新的希望——企业家们无需再为莫须有的指控分散精力,从而更专注于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
网红抹黑胖东来,谣言止于法治
(来源:微博@法治日报)
近日,网红“柴怼怼”在短视频平台称,胖东来以低成本从玉石获取暴利、“几百块的东西卖几千几万”,并公开贬低胖东来的产品质量。5月6日,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魏都区分局经检查后表示,胖东来目前在售和田玉商品均按规定明码标价,手续齐全、鉴定证书有效。
目前,胖东来已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法院已受理。“柴怼怼”的相关视频因涉嫌侵权,均已下架,并被限制投稿。
在无充分事实举证的情况下,大肆发表情绪化言论,“柴怼怼”显然“怼”错了地方。社会运转离不开监督,但需要注意的是,若动机不纯、恶意抹黑甚至炮制传播不实信息干扰企业发展,则已涉嫌违法。
律师指出,若“柴怼怼”与胖东来的竞争对手存在利益关联,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其行为可能被认定为商业诋毁;若不存在竞争关系,也涉嫌侵犯企业名誉权。此外,若扰乱公共秩序,还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面临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面临刑事处罚。
许昌监管部门通过依法检查、及时公布结果,还了胖东来“清白”,也发出了警示:言论自由当有边界,每一次“怼”都要有法可依,每一声“辩”也要基于事实。
近年来,不乏有人出于个人目的,以“监督”之名行诋毁之实,仅以主观对比为依据,伺机“碰瓷”企业,干扰经营秩序。谣言止于法治,法律不仅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更为汹涌舆论定分止争。唯有如此,方能构筑起清朗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大胆闯”而无后顾之忧。
结语:抹黑造谣,当休矣
如今,民营企业家和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早已没有了争议,国家在保护民营企业家和民营经济方面也是动作不断:
例如,总书记曾两次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在本月20号出台、个别恶意贬损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无良大V被禁言,包括此次事件后《人民日报》等官媒也迅速跟进,澄清事实……以上种种动作其实传递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针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各种抹黑造谣,可以休矣!
当下,我们应当树立的一个共识是,面对抹黑造谣,还于东来一个公道,这就是在保护民营企业家,保护民营企业家就是在保护民营经济,保护民营经济就是在保护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家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不能再让于东来这样的英雄企业家寒心失望了。
也正因此,我们需要对企业家群体建立一个理性、全面、动态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神化”与“妖魔化”企业家群体,才能够真正释放企业家精神,发挥其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待未来,企业家、实干家群体能够在一个更加良性的舆论生态环境中砥砺前行,期待正气、向善的商业价值观和企业家精神,能够成为社会的共识与常识。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10450.html发布于 2025-05-09 10:31:0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