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行人安全距离”造就一种精神黄泛区

访客 2025-05-12 10:24:09 34989
“行人安全距离”造就一种精神黄泛区摘要: 看了那个视频,觉得案子本身并不算离奇。青岛法院还应该向公众解释一下,被“撞”老太索赔的7万块,有多少是医药费。这是“老人摔倒扶不扶”话题的延续。很明显,人们是被...

看了那个视频,觉得案子本身并不算离奇。青岛法院还应该向公众解释一下,被“撞”老太索赔的7万块,有多少是医药费。

“行人安全距离”造就一种精神黄泛区

这是“老人摔倒扶不扶”话题的延续。很明显,人们是被法院所说的“行人安全距离”给吓着了。

类似事件最终都会陷入对老年人的指责,这是最可悲的,可能也是权力最希望看到的。在每一次滑坡之后,人们往往都会求助于公权力。

2019年在日本上过一次急救课。老师知道“老人跌倒无人敢扶”大为惊讶。

在日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不管老人医治花多少钱,都会报销,这样就没有讹人的必要。

很多问题看上去是道德层面的,其实也都和制度或者社会发展程度相关。如果能有普遍的医疗保障,谁还愿意找别人诈医疗费?

这次青岛法官“保持行人安全距离”的言论,引起很大反弹,并不是因为它是错的。

相反,它其实精确表达了某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情绪:人们不敢再彼此走进一步,不敢伸出双手。

过去两年在海外见到一些朋友,在分别的时候都提出来一下拥抱。

这让我惊讶而且感动,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似乎没有关于拥抱的教育。我不敢轻易交出自己,那个“安全距离”似乎一直存在。

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在历史地理学上被称为“黄泛区”。这里贫穷落后,多灾多难,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只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提防别人,是我小时候就接受的观念。

可能存在一种精神层面的黄泛区:缺乏安全感和对社会的信任,总是处于心灵的逃荒之中。

现在的社会舆论鼓励对他人的遭遇冷漠,甚至挖苦——仿佛如此就可以让自己避免厄运,其实就是在造就这种精神黄泛区。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10775.html发布于 2025-05-12 10:24:0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