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卖大战是过时战争:钱多干点什么不好

作者 | 铅笔道 惜文 爱羽 直八
可能耗资千亿,这场外卖大战,是时候落下帷幕了。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出击,对京东、美团、饿了么开展约谈,直指行业恶性竞争,比如二选一、零佣金等。
从商业角度看,我们认为:这场大战初心是好的,但方式不一定正确,甚至某种程度上说,是浪费资本和资源,是一场过时的战争。要打,可以打科技战,竞争机器人。
01
简单回顾下外卖大战的经过。今年 2 月,京东高调入局点燃战火,宣布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并推出 "0 佣金 " 政策吸引商家;美团随即跟进,宣布千亿补贴计划。4 月,战况升级:京东启动百亿补贴,日订单突破 500 万单;美团推出 " 卫星店 " 模式争夺商家;饿了么加入混战,启动 " 饿补超百亿 " 活动。
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骑手权益、配送效率等多维度:京东承诺超时 20 分钟免单,美团试点骑手养老保险,饿了么取消超时扣罚。5 月,监管部门叫停恶性竞争。
从口号上看,这场大战投入超 1400 亿元(含计划投入)。
这场大战,用了很多过时的竞争手段,比如烧钱补贴。好比在科技创新的今天,已经有了飞机大炮,但战争双方依然在刀耕火种,比谁人员数量多,比谁钱多。
" 比谁钱多 ",就是互联网时代的过时手段。
补贴也好,零佣金也罢,都是资本烧钱的一套,几乎没有竞争壁垒。因为你可以烧,我也可以烧,他也可以烧,最后比来比去,就是比谁钱多。
图注:历史上的烧钱大战。早在 2015 年,外卖大战已经打过一次。
没人去思考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思考行业的终局形态。比如零佣金,你今天为了竞争可以零佣金,但是否可以持续 10、20 年。如果可以,企业能持续赚钱吗?
用风险投资的视角谈这件事,那就是:钱再多也是我们投的,你不能把我们当成你的核心竞争力,你要自己成为自己的竞争力。
从铅笔道的视角,外卖大战,难道真没有打的必要?有的。因为外卖行业,确实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只是方向打得不准,不符合用户的最长期利益。
02
外卖行业,现在最大的痛点(之一)是什么?是市场垄断后的利益失衡问题。
图注:国内外卖市场,美团饿了么两分天下
巨头强势后,相当于手里拿了一对王,而商家、骑手手里抓了一对三,自然少了谈判筹码,利益就会被挤压。
这个问题可以无限放大。
从新经济的增长角度看,外卖平台的垄断,会限制创新失误的成长。早在 3 年前,一位知名 VC 高管就对铅笔道表示:新餐饮品牌,只要是过度依赖外卖渠道,就一律不投资。
为什么?外卖平台已经高度垄断,缺乏增长红利,而且烧钱。如果你的品牌依赖外卖渠道,那么品牌销量不但缺乏增长势能,而且很烧钱。
从民生的角度看,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提到了。今年 4 月一次内部讲话中,他说外卖平台过度赚钱(25%-30%),导致商家降低食品标准。他给京东外卖立规,净利润不超过 50%,否则处分负责人。
所以我们说,外卖大战的初心是好的。刘强东的这番发言,是有道理的,但需结合历史背景来看。
2022 年之前,美团外卖的经营利润率大约 4%-6%。2022 年之后,外卖业务不单独披露,公司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1.3%(2022 年)、5%(2023 年)、10.6%(2024 年)。
从这组数据看,要说美团现在有多暴利,也不见得。毕竟,美团自 2010 年创业以来,也曾亏损很多年,2022 年扭亏为盈,2022-2023 净利也不夸张。
但创新这件事,就必须站在未来 10 年看今天。你 2024 年净利率已经高达 10.6% 了,持续下去,净利是不是会更多?利益生态会不会越来越失衡?
这些担心是有理由的。毕竟,国内的外卖市场已经绝对垄断。交银国际证券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团外卖占餐饮外卖市场份额达 65%,饿了么份额约 33%。而据有关数据,京东今年入局后,已经拿到 5.4% 的份额。
市场竞争越充分,利益失衡的现状,才更能得到解决。
因此,这场外卖大战的初心是好的。尽管谁都不是慈善家,都有自己的战略思考,有的是自卫——加深既有业务的护城河;有的是开疆拓土,开辟新蓝海。但在利益上看,大战对骑手、商家、消费者是有利的。
03
为什么说,这场大战初心甚好,但方式不对。市场竞争,永远要用最先进的武器。过时的互联网竞争手段,是没有效率的,是不健康的,是不可持续的。
要打就打科技战,用科技来降本增效。
自 2010 年至今,外卖行业被移动互联网彻底改造;但在 2025 年的今天,这门工具已经落伍了。那么今天,更先进的工具是什么?可能是机器人。
外卖行业的核心是配送,过去 10 年的主题是 " 人送货 ",而未来 10 年的主题是 " 机器送货 "。
所以,京东也要,饿了么也罢,美团也行,你今天有 100 亿、1000 亿、1000 亿,不必烧在补贴、佣金、五险一金等,可以烧在机器人的研发上。
当然,它们也已经在竞争了。
京东构建了 " 无人机 + 无人车 + 无人仓 " 的全链路智能体系。其第六代无人配送车(2024 年发布)已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载重达 1000kg,在 30 个城市常态化运营。
此外,京东还有无人机,覆盖四川、江苏等省山区。
美团采取 " 人机协同 " 渐进式路径,截至 2024 年底,自动配送车累计完成 491 万单,自动驾驶里程占比 99%。
饿了么则侧重场景化突破,2025 年与白犀牛启动校园 " 百校计划 ",部署 L4 级无人车 R3,单台车日均配送能力达 1500 单。
从已公开的信息看,京东的无人配送摊子铺得更大,配送半径不局限于外卖,有同城配送,有干线物流;基于战略的匹配,美团更聚焦于外卖配送,饿了么则是合作为主。
用一组数据,来衡量机器人配送的关键价值。
根据美团 2024 年试点数据,搭载 L4 级自动驾驶的无人配送车在成都新都区实现 1 小时内完成 12 公里跨区域配送,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 30%,同时将企业人工成本降低 40%。
成本的节约、效率的提升,意味着商家才能有更多的利润,才能提供性价比更高的餐饮;消费者才能更快、更低成本地买到品质外卖。
当然,这一转变来临后,外卖骑手的身份可能会转变。就像无人驾驶来临后,市场再不需要那么多司机了。当电动车变成机器人,变成无人驾驶,骑手的价值会降低。
历史的车轮,永远滚滚向前,谁都不能阻挡先进科技的步伐。届时的骑手或许可以通过再就业培训,变成机器人调控师,变成机器人运营商,或许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科技创新的今天,一切资本和资源都在向科技倾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11336.html发布于 2025-05-16 15:00:3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