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又见“喝死人”,为何总有人要顶风喝?

访客 2025-05-21 10:07:49 79099
又见“喝死人”,为何总有人要顶风喝?摘要: (图片来源:pixabay)世间的事,往往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相呼应。2022年,时任河南罗山县县长的余国芳在联合国大会上做主旨演讲时,重点提到了罗山县出土的360...

又见“喝死人”,为何总有人要顶风喝?

(图片来源:pixabay)

世间的事,往往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相呼应。

2022年,时任河南罗山县县长的余国芳在联合国大会上做主旨演讲时,重点提到了罗山县出土的3600多年前的那坛美酒。那时的她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三年后罗山县会再次因酒“闻名”,而她也会因酒落一个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

日前,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10名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这起喝死了人的事件,让人们想起了2022年青海省6名厅级干部饮酒,致1人死亡一事,这两起极为相似的事件不禁让人们要问,在中央三令五申强调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严查违规吃喝的大背景下,为什么还总有人顶风违纪?

对罗山县这起事件的通报中给出了丰富的细节,或许从中我们能找到部分答案。

当时,罗山县委、县委政法委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部署会,就在会议第二天中午,身为罗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李献林,就组织部分县政法委干部,宴请信阳市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叶金广等,导致1人在当天下午酒后死亡。

身为政法委书记,在刚刚开完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会的第二天就带头违反八项规定精神,他是怎么敢的?其实说到底,是他的潜意识里告诉他,这样做问题不大,出了事他也能“摆平”。

我们看到,当出现“喝死人”严重后果后,身为县委书记的余国芳明知政法委报送的报告不实,但并没有向上级党组织报告。也就是说,不管是政法委书记李献林还是县委书记余国芳,大家都保持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即一旦出了事大家要彼此掩护,大事化小,也正是因为有这种默契壮胆,李献林才敢于顶风违纪。

说到底,这还是政治生态和官场风气的深层问题。参与这次违规吃喝的一共有10人,喝酒的其实只有5人,这5人中“宾客”一方的信阳市政法委其实只有林志友一人喝了酒,其余4人全部来自“东道主”罗山县政法系统,甚至身为桌上身份最高的“主宾”信阳市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叶金广都没有喝酒。在一种畸形官场文化之下,其实明明大家都知道喝酒不好,但有时候身份和位置决定仍要通过灌酒的方式获得认可、疏通关系、联络“感情”。

对改革而言,物质层面上的阻碍有时候并不难革除,反而是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传统、习俗风气拥有一种野草般的生命力,而且越到基层,这些东西越难清除,在合适的角落和适宜的条件下,这些现象就会反反复复滋生。

一种风气的形成要很长时间,要重塑它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因此对这些不良现象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露头就打,久久为功。在不断打击中,人们心中的是非观念会逐渐扭转过来,当“违纪就会被罚”的观念深入潜意识中时,一种新的文化和生态也就形成了。

所以,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十二年后的今天,仍要继续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就是要在思想上保持压力拧紧弦,《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经修订后重新印发,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完善制度修补漏洞,十多年来我们锲而不舍地推进一件事,效果人所共见,在今后更长的时间里将这件事坚持下去,改变会继续发生。

人是风气的推动者,人也是风气的承受者。从小处而言,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其实对广大干部也是一种保护。罗山县事件发生后,如果时光能倒转谁会最赞成公务禁酒呢,我想正是酒后死亡那个人和他的家人们。

(文/于永杰)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11945.html发布于 2025-05-21 10:07:4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