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柴怼怼被冻结600万 网络言论边界引争议

访客 2025-05-21 15:24:02 43216
柴怼怼被冻结600万 网络言论边界引争议摘要: 柴怼怼被冻结600万 网络言论边界引争议!2025年5月,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纸民事裁定书将玉石领域自媒体创作者柴怼怼推向舆论风口。法院裁定冻结其名下600万元...

柴怼怼被冻结600万 网络言论边界引争议!2025年5月,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纸民事裁定书将玉石领域自媒体创作者柴怼怼推向舆论风口。法院裁定冻结其名下600万元资产,这一举措源于胖东来商贸集团对其提起的商业诋毁及名誉权侵害诉讼。此案不仅关乎个人与企业的名誉之争,更折射出网络空间中言论自由与法律责任的边界问题。

柴怼怼被冻结600万 网络言论边界引争议

柴怼怼本名柴向前,是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人,抖音平台玉石领域自媒体创作者。2025年4月,他通过短视频平台连续发布多条视频,指控胖东来商贸集团以低成本玉石获取暴利,并公开贬低其产品质量。这些言论缺乏事实依据,仅凭主观臆测便对胖东来品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柴怼怼此前已多次通过类似手法对其他企业进行“碰瓷式”批评,如公开批评蜜雪冰城、高强度自我营销等。其行为模式高度一致:通过制造争议话题吸引流量,再通过直播带货实现流量变现。

面对柴怼怼的恶意攻击,胖东来商贸集团迅速采取行动。2025年4月8日,胖东来发布《关于“柴怼怼”网络侵权的回复说明》,明确指出柴怼怼的言论“没有任何数据作为支撑”,并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经营数据:和田玉销售额2190万元,毛利率20%,占珠宝部销售额3.6%,占集团总销售额0.34%。这一数据与柴怼怼所称的“低成本高利润”形成鲜明对比。4月30日,胖东来正式向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商业诋毁”和“名誉权侵权”为由索赔不低于500万元。法院于4月25日立案,案件进入司法程序。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连发多条动态,表达对网络暴力的愤怒与对法律维权的坚定立场。

2025年5月17日,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冻结柴怼怼及其关联公司名下600万元银行存款或同等价值财产。这一举措的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旨在防止被告转移财产,确保未来判决的有效执行。从程序上看,胖东来向法院提交了《行为保全申请书》及《诉中财产保全申请书》,法院经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定条件,遂作出冻结裁定。这一过程体现了司法机关对商业诋毁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彰显了法律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力度。

600万元的冻结金额不仅远超胖东来索赔的500万元,更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一方面,这一数额足以覆盖未来可能的赔偿及诉讼成本,确保胖东来的维权行动不受资金限制;另一方面,它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恶意诋毁企业声誉的行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从商业角度看,600万元的冻结对柴怼怼的运营造成重大冲击。据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其近90天内直播带货销售额为50万-75万元,场均销售额5万-7.5万元。冻结金额相当于其数年的预期收入,直接导致其资金链断裂,商业活动陷入停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商业诋毁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主体为经营者;行为方式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行为目的为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行为结果为造成实际损害。在本案中,柴怼怼的行为完全符合上述要件。主体资格方面,柴怼怼作为玉石领域自媒体创作者,通过直播带货获取商业利益,属于广义上的“经营者”。行为方式方面,其公开宣称“胖东来以低成本玉石获取暴利”“组织水军吹捧、造神”等言论,缺乏事实依据,属于编造虚假信息。行为目的方面,通过制造争议话题吸引流量,进而实现直播带货的商业目的,具有明显的损害竞争对手声誉的意图。行为结果方面,胖东来品牌声誉受损,消费者信任度下降,直接影响了其商业活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柴怼怼的言论不仅损害了胖东来的商业信誉,还对其个人及企业形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在司法实践中,名誉权侵权的赔偿标准通常包括直接经济损失、精神损害赔偿及维权成本。胖东来索赔不低于500万元,正是基于其品牌价值受损、市场份额下降等综合考量。

在胖东来投诉后,抖音平台迅速采取行动,下架柴怼怼29条涉嫌侵权的视频,并限制其账号投稿权限一个月。这一举措体现了平台对侵权内容的零容忍态度,也符合《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相关要求。然而,平台的处罚力度是否足够仍存争议。部分网友认为,仅限制投稿权限一个月难以对柴怼怼形成有效威慑,建议平台采取永久封禁等更严厉措施。对此,抖音集团副总裁曾公开回应,称平台将参考司法裁决结果进一步处理,若法院判决内容属实且不涉嫌侵权,被投诉人可申诉解除处罚。

柴怼怼事件暴露出玉石直播行业存在的乱象:部分主播为追求流量,不惜编造虚假信息、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售卖三无产品。此类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为此,行业需加强自律,建立主播信用评价体系,对违规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网络直播带货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平台、主播、商家的责任边界,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柴怼怼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网络言论边界的深刻反思。一方面,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网络空间为公众提供了表达意见的平台;另一方面,言论自由并非绝对,必须以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为前提。在本案中,柴怼怼的言论已超出合理批评的范畴,演变为恶意诋毁。其通过编造虚假信息、煽动网络暴力等手段,试图通过“黑流量”实现商业利益,这种行为不仅违背商业伦理,更触犯了法律底线。作为拥有26.9万粉丝的网红,柴怼怼的言行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其恶意诋毁行为可能误导公众认知,损害企业声誉,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因此,公众人物更应谨言慎行,遵守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

目前,柴怼怼与胖东来的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开庭时间定于2025年6月20日。此案的审理结果将对类似商业诋毁案件产生重要示范效应:若法院认定柴怼怼构成商业诋毁及名誉权侵害,将为其承担法律责任提供明确依据;若判决支持胖东来的索赔请求,将进一步强化法律对企业名誉权的保护力度。为从根本上遏制商业诋毁行为,需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完善法律法规,细化商业诋毁的认定标准,提高违法成本;加强平台监管,要求平台建立内容审核机制,对侵权行为及时处理;推动行业自律,鼓励行业协会制定自律规范,建立主播信用档案;提升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理性表达,抵制网络暴力。

柴怼怼600万资产冻结案不仅是一起商业诋毁纠纷,更是一堂生动的法治课。它警示我们: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任何试图通过恶意诋毁获取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唯有坚持法治原则,强化行业自律,才能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守护商业诚信的基石。未来,随着司法审判的推进与行业治理的深化,商业诋毁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企业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全面的保障。这不仅是对胖东来的公正回应,更是对整个市场秩序的有力维护。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12009.html发布于 2025-05-21 15:24:0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