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声丨哈佛必须在72小时内投降?特朗普对美国精英大学的仇恨还将继续

作者|张丰
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在减少或者取消对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的联邦拨款后,人们都很好奇,特朗普对常春藤大学的进攻还有什么后手。现在,新的办法出来了: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下令终止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认证。
这意味着,如果今天拿着哈佛的通知书或者邀请函去美国使领馆办理签证,肯定会被拒签——而在之前,你100%会获得签证。
对正在哈佛学习或访学的外国人来说,情况同样严峻:你在美国国土安全部的认证状态变成了非法滞留,你必须转学、申请成为美国人,或者选择离开。
当然,国土安全部的行政令,还有回旋余地:如果哈佛在72小时内提供包括纪律记录、抗议活动的视频片段,以及过去五年学生违法行为记录的信息,哈佛在新的学期可以获得国土安全部的认证。
这是一次明白无误的“核威慑”:哈佛必须在72小时内向特朗普政府投降,否则这将是建校以来遭遇的最重大打击。
哈佛大学表示,特朗普政府这个做法是“违法”的,预计将向最高法院提出申诉,要求法院终止国土安全部的行政命令。但另一种可能是,哈佛不得不重新和特朗普政府进行谈判,作出一些让步。
清算“学生运动”的持续?
这是特朗普与哈佛大学战争的持续。
不久前,特朗普政府先是宣布削减哥伦比亚大学4亿美元的联邦预算,哥大随后宣布妥协,和政府进行谈判。当特朗普向哈佛大学发出同样威胁时,哈佛大学拒绝妥协,并且宣布起诉特朗普政府。
特朗普政府的做法,被解读为是对去年包括哥大、哈佛等精英大学在内的抗议运动的清算。从2023年10月开始,美国精英大学一直持续伴随着反对以色列轰炸加沙的运动。即使在特朗普上台之前共和党主导的国会教育委员会,也在持续向美国高校施压,要求检视校内的“反犹主义”,并且管控学校纪律,包括哈佛、宾大在内的校长,都因对此处理不当而被迫辞职。
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一直有抗议的传统,教授委员会不认为这一次抗议运动有什么问题。校长既要面对来自特朗普和国会的压力,也要面临教授的抵抗。2023年10月才上任的莎菲克校长不得不辞职,换了一个临时校长也辞职了,现在是第二个临时校长。
特朗普政府宣布取消哥大4亿美元的联邦拨款,这让哥大医学院遭受重大打击,很多研究人员因此失业。但是,真正热衷于抗议运动的是住在校本部的本科生,那些学院都没有受到影响。哥大选择的方案是妥协,和政府谈判。
哈佛大学选择和特朗普政府硬刚,这引发了新一轮教授群体对特朗普政府的抗议,包括斯坦福大学在内的多所名校,都有教授签名抗议特朗普,而有些人则发起了向哈佛大学捐款的行动,用行动来表达支持。
这也是特朗普选择继续向哈佛“动手”的原因。既然哈佛是“旗帜”,那就要攻下这个堡垒,这体现出特朗普在国内问题上一贯的好斗风格。
美国大学捍卫的和珍视的
哈佛、普林斯顿、哥大、斯坦福这些常春藤名校,都是私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因为没有医学院,从联邦拿的经费更少,所以对特朗普的抗议也更坚决。
美国法律保护大学私有产权和办学自主权。因此,此前人们普遍认为,特朗普政府对大学能够动用的手段并不多,削减联邦经费几乎是他的唯一杀手锏。
但是,这些名校的根基,其实是来自校友和私人捐款,而联邦经费大部分是补贴医学等关乎“国计民生”的专业。当特朗普削减哥大医学院经费的时候,马上就会影响到普通人看病,这也让他在更大范围内失去民心。
这也是哈佛等大学能够和特朗普政府抗衡的原因:失去的联邦资金虽然珍贵,却也没有影响到办学根本;在美国法律框架内和特朗普周旋,直到他的任期结束;靠学校声望和社会影响力,抵御来自政府的专断权力。
从这一次国土资源部的声明可以看出,双方斗争的焦点是要求哈佛交出涉及学生的资料,包括违纪记录、抗议视频片段等,这看上去不是大事,但对哈佛来说,这恰恰是原则性问题:维护办学的独立自主权,是美国一流大学的根基。
在抗议行动中,哈佛不是最激烈的,参与的学生也少。但是,哈佛仍然选择苦苦支撑,并不愿意放弃。这不仅是“尊严”问题,也是原则问题。
对精英教育“仇恨”已久
目前,特朗普政府对哥大、哈佛等学校的打击,已经远远超过最初的诉求,那就是调查大学所谓的“反犹主义”,而且有严重的扩大化迹象。
实际上,特朗普和共和党内部对精英大学的“仇恨”由来已久。在他们看来,常春藤大学代表的价值观:主张多元化和进步主义;同情和支持LGBTQ+(同性恋及性少数权利);拥抱全球化……这些就是所谓的“白左”主张。
宽泛的意义上,这些主张和民主党是一致的,所以绝大部分常春藤大学的教授多年来都是民主党的支持者,而不少优秀的年轻人也会先从亲近民主党起步——这可能是特朗普和共和党多年来仇恨精英大学的真正原因。他们一直想清除掉民主党在这些大学里的影响。
去年4月在哥伦比亚大学抗议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共和党人、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来到校园和学生交流,他用来质问学生的话是“不要浪费你们父母的钱,好好学习”;而学生则回应,“迈克,你读的是哪个大学?”
这个细节足以看出双方深刻的分歧。年轻人追求的进步价值观,在一些人看来是荒谬的。特朗普就是这些人的代表。
当时一位哥大教授告诉我,迈克约翰逊来到学校,其实就是一种政治秀,他们一直想找机会来打击大学。现在看来,这种打击和对抗,还远远没有结束。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主编|萧轶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12171.html发布于 2025-05-23 16:23:5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