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上任百余天,李健给荣耀“下猛药”

访客 2025-05-23 16:27:22 51502
上任百余天,李健给荣耀“下猛药”摘要: 荣耀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它需要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当 " 华为光环 " 逐渐褪去,荣耀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记者丨宁晓敏实习生丨石磊出品丨鳌头财经国内智能手机厂商荣耀新一轮的调...

荣耀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它需要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当 " 华为光环 " 逐渐褪去,荣耀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上任百余天,李健给荣耀“下猛药”

记者丨宁晓敏

实习生丨石磊

出品丨鳌头财经

国内智能手机厂商荣耀新一轮的调整风暴还在继续。

5 月中旬,荣耀官方确认,近期完成对中国地区关键岗位的人员调整,涉及 38 个关键岗位主管,均通过 " 重新竞聘上岗 " 产生。同时,荣耀内部新设 AI 新产业部门,并将 AI 相关研发工作列为一级研发部门。

此次调整并非突然。早在 4 月初,市场就有消息称,荣耀内部启动 " 雄鹰计划 ",涉及全国 29 个省级区域负责人,以及中国区六大核心职能部门(渠道、零售、营销、GTM、电商、服务),同时还包括销售运营、人力资源及智慧全场景业务部门。据内部人士透露,此次调整,六大核心职能部门仅 GTM 部和服务部负责人保持稳定,其余四个部门均迎来新掌舵者,整体来看,38 个关键岗位的调整幅度接近半数。

今年 1 月,荣耀官宣 " 换帅 "。原董事、CEO 赵明因个人原因卸任,由同具华为资深高管背景的李健接棒。截至 5 月 17 日,李健已上任 120 天。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李健上任前后,全球科技市场研究机构 Canalys 报告显示,2024 年荣耀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逐季下滑,从一季度的 16% 跌至四季度的 " 其他 " 阵营。2025 年一季度,调研机构 IDC 和 Canalys 的统计中,荣耀已跌出前五;在 Counterpoint 的统计中,荣耀以 13.7% 的市占率,位列第六,出货量同比下滑 12.8%。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李健将面临怎样棘手的困局。显然,当下无论是对于荣耀品牌自身,还是新任掌舵人李健而言,接下来,只能背水一战。

01

高层频繁变动

2025 年,荣耀迎来了一场堪称地震级的人事变革。这场始于年初的高管离职潮,不仅改写了荣耀的管理层格局,更预示着这家科技巨头正在经历深刻的战略转型。

1 月 14 日,一则爆炸性消息在科技圈不胫而走:掌舵荣耀十年的 CEO 赵明或将离职,更有传言称其将带走整个 Magic 7 核心团队。面对舆论,荣耀官方第一时间发表声明予以否认。然而戏剧性的是,1 月 17 日,荣耀官方突然发布公告,证实赵明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CEO 等所有职务。经董事会商议,决定由李健接棒,继续推进公司战略。

赵明的离职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作为荣耀从华为子品牌到独立巨头的关键推手,他自 2015 年出任荣耀总裁以来,成功带领品牌完成了从 " 互联网手机品牌 " 到 " 全场景智能终端提供商 " 的转型。而接任者李健则是典型的 " 华为系 " 悍将,其职业生涯堪称华为国际化扩张的缩影。公开资料显示,李健硕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 年加入华为,从尼日利亚产品经理做起,历任华为西非地区总裁、东北欧地区总裁,欧洲片区总裁、美洲片区总裁、监事会成员等职位。2021 年荣耀独立后,李健任副董事长、人力资源部总裁等职。

然而,赵明的离职犹如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随后荣耀中国区销售部部长郑树宝、CMO 姜海荣等核心高管相继离职,引发行业震动。紧接着,1 月 27 日,荣耀内部公告多项人事调整,其中包括王元琳由海外渠道部长升任中国地区部总裁(即中国区总裁),接替原总裁倪嘉悦,后者则调任新商业模式拓展部总裁。

值得注意的是,对王元琳的任命颇具深意。王元琳此前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的海外渠道部长,入职荣耀前,曾担任华为中东非洲渠道销售部长。对于他的接任,市场普遍解读为 " 荣耀意图将国际化经验反哺中国市场 " 的战略举措。

不过人事震荡远未结束。近日,多个消息源透露,刚刚调任新商业模式拓展部总裁仅三个多月的倪嘉悦已处于 " 离职状态 ",其工号显示为暂停使用。这位华为终端中国区的前副总裁(2013 年任职),2022 年底接手荣耀中国区总裁,却在 2025 年 1 月突然被调岗至新商业模式拓展部,短短数月后便传出离职消息,引发外界诸多猜测。

近日市场还传出消息称,原荣耀中国区零售部部长徐波离职,原中国区战略与规划部陈浩乾接任广东省主管一职,原主管离职,荣耀中国区销售部部长一职由原四川省主管胡宏接任。另外,原流程 IT 和质量运营的一级部长马兵也在进行离职交接中。不过,对于上述人事变动,截至目前荣耀方面尚未公开表态。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如此大规模的高层洗牌,足以窥见李健推行改革的决心之坚定。独立 4 年多时间以来,荣耀虽然保持了市场份额,但在高端化、生态构建等方面始终未能实现突破。此次人事地震,或许正是新任掌舵人寻求破局的关键一步。

02

李健的新课题

要想深入理解荣耀当前的境遇,需要从其发展历程中寻找答案。

2013 年,华为创立荣耀子品牌,其诞生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当时小米的互联网模式大获成功,一定程度上荣耀被赋予 " 狙击小米 " 的战略使命,之后凭借华为的供应链优势和电商渠道,荣耀迅速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到 2019 年,荣耀已占据中国智能手机市场 13% 的份额,成为华为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然而,游戏规则变了。2020 年 11 月,华为整体出售荣耀业务资产,在送别会上,任正非表示,荣耀的离开是 " 使干枯的渠道在水源未断时,补充满流水 "。在荣耀独立前,华为和荣耀双品牌运作,荣耀依托华为的大体系和平台进行发展。独立后的荣耀面临着供应链重建、品牌重塑等多重挑战,赵明曾坦言那段时间是 " 有什么物料就做什么 " 的艰难岁月,市场份额一度跌至 3% 的冰点。

祸福相依,历史给了荣耀意想不到的发展契机。彼时由于华为手机业务持续受限,市场上出现了巨大的需求缺口。荣耀巧妙地把握了这个机遇,迅速填补市场真空。通过调整产品布局,相继推出了 Magic 系列、数字系列、X 系列为主的高、中、低三大产品线,在短短一年内荣耀完成了从 " 华为子品牌 " 到 " 独立头部厂商 " 的转身。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 2022 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在整体市场同比下滑 14.7% 至 6720 万台的背景下,荣耀却逆势登顶国内市场出货量榜首。2023 年,华为以 Mate60 系列的强势回归," 酷似华为 " 的荣耀竞争优势开始瓦解。IDC 数据显示,2024 年 Q4 华为市场份额回升至 16.2%,而荣耀则下滑到 13.7%。

当前,荣耀面临的挑战远不止华为的挤压。在高端市场,尽管 Magic 系列持续发力,但在 600 美元以上价位段,苹果依然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华为和苹果在 2024 年推动了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两者合计占该细分市场总销售额的 83%。其中,苹果市场份额高达 54%,依旧名列第一。

中低端市场竞争同样白热化。小米、OPPO、vivo 等厂商纷纷加码性价比市场,Redmi K70 系列、一加 Ace 3 等机型在 2000-3000 元价位段展开激烈厮杀,荣耀 X 系列和数字系列虽然保持了一定竞争力,但利润空间正在被持续压缩。Canalys 分析师朱嘉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2025 年第一季度,荣耀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约为 900 万部,以微弱差距位居苹果之后。这一市场表现波动主要源于两方面压力:一方面,在线下渠道遭遇 OPPO、vivo 等品牌的强势竞争;另一方面,随着华为供应能力的持续恢复,部分与华为用户群高度重合的消费群体正在流失。"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健主导的 AI 战略可谓背水一战。今年 3 月初,新任 CEO 李健在 MWC 2025 发布 " 阿尔法战略 ",宣布荣耀将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全球 AI 终端生态公司全面转型。作为履新后的首次公开亮相,李健提出荣耀未来 5 年投入百亿美元,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建 AI 终端生态。

回顾荣耀的发展历程,可清晰地看到三个关键转折:依附华为时期的快速成长,独立初期的绝地求生,以及当前面临的战略重塑。如今,荣耀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它需要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当 " 华为光环 " 逐渐褪去,荣耀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 The end -------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12177.html发布于 2025-05-23 16:27:2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