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城市不能成为书记的风水局

访客 2025-04-16 10:15:06 29081
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城市不能成为书记的风水局摘要: 最近河北三河市出名了。三河市属于县级市,属于廊坊市管辖,挨着北京的通州。著名的燕郊,就位于三河境内。最近,三河市的街头,招牌全都换了颜色,红的、蓝的、黑的不见了...

最近河北三河市出名了。

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城市不能成为书记的风水局

三河市属于县级市,属于廊坊市管辖,挨着北京的通州。著名的燕郊,就位于三河境内。

最近,三河市的街头,招牌全都换了颜色,红的、蓝的、黑的不见了,红色招牌的“蜜雪冰城”都被迫绿化,甚至连红十字都变成了绿十字。天子脚下,敢搞这么一出,也着实胆大。

据人民网消息,三河市相关部门提供的一份《相关问题说明》显示,3月以来,三河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重点对存在安全隐患、破损严重、掉色明显等影响市容市貌的牌匾进行优化调整,已摸排应调整牌匾3126块,整改1820块。《说明》还提到,红、蓝色在视觉效果上过于突出,与街道景观色彩不易协调,与夜景亮化灯光不易搭配。

你看,这理由,冠冕堂皇。坏人在做坏事找借口方面,从来让人挑不出刺。

4月15日,廊坊市调查组终于介入,把三河市委的“主要负责人”免了职。通报里说,“对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坚决维护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仔细研究了一下字眼,没提对商户的赔偿问题。这就有意思了。政府强行要商户花几千块换招牌,现在说暂停了,那这冤枉钱谁来给报销?

要不是有人把蜜雪冰城“变绿”的照片发到网上,这事还真未必闹得起来。这张照片一传开,全国网友一看,这地方官够任性啊,于是关注爆棚,媒体介入,最终惊动上级。否则,不少商家估计还得乖乖花钱换“国际范”招牌。

可啥叫“国际范”?谁来定义?媒体报道里,当地有人说,这是书记的意思,因为红色让人“亢奋”,所以不准用。这逻辑你听懂了吗?我反正是没懂。但根据我对某些官员的了解,这事背后十有八九有风水先生的指点。

从风水的角度看,所谓“三河”,在五行里属水,三河叠加,有些风水师会认为“水太旺”。而红色属火、水克火,就被视作不吉利,蓝色黑色又本身属水,可能被看成“水上加水”,有压制、破运之意。如果再遇上某位书记“命里忌水”,风水师一句“红蓝黑不宜”,他很可能就信了个十成十,于是,全城就得跟着调色。幸好他权力还不够大,否则说不定能把三河改成三和。

美化城市当然没问题,但美化不是换颜色,不是一刀切,更不是拍脑袋看风水。城市是大家的,不是某个书记的风水局。你属木,是不是全城都得刷绿?你忌火,是不是所有红底招牌都得给你让路?

不少官员私下都很迷信风水,官媒对此有很多揭露和报道。

十八大后的第一位落马省部级官员李春城,在成都一重大投资项目接连出现不利突发事件后,当时身为成都市委书记的他安排道士作法驱邪。在修建成都市新天府广场时,李春城否定设计方案改用太极八卦图,只因为“太极方案能给他带来好运势”。

还有揭阳原市委书记陈弘平,动用公款为自己修建阴宅“风水陵墓”,还将风水术引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在中心城区交通要道上,矗立着一座宏伟的城楼,9根约10米高、直径超过1米的大柱呈弧形环立,一块硕大的泰山巨石放置在广场前,楼前还有一座约10米高的方鼎。这9根柱子、一个大鼎和一块泰山石,寓意“一言九鼎泰山不倒”,光买下这块石头从泰山运到揭阳,就花了几千万元。

再比如泰安原市委书记胡建学,为了“补命里缺桥”,强行改国道走向,在水库上修桥,被群众戏称“逮胡桥”。

河南卢氏原县委书记杜保乾更离谱,下令将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两侧的居民房宅及公房全部刷成红色,连厕所、猪圈都不例外。由于时间紧,命令硬,全城氧化铁红脱销。原来,杜保乾到卢氏任职后,从三门峡进入卢氏的第一个乡是杜关乡。他心里忐忑不安,便特意去找“大师”算了一卦。“大师”指点他用红色去克这个“关”字,便可逢凶化吉。

以上这些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决策,背后往往都是书记一句话拍板,下面的人一层层执行。

为什么?因为书记是当地的“定海神针”,是真正说一不二的那个人。别看班子里还有市长、常委、分管领导,真要说到这种“覆盖全城、改天换地”的操作,只有一把手能拍板,别人根本不敢,也没那个资源和权力。只有一把手,才能一竿子插到底。

这也反映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地方治理结构中,书记权力过大、缺乏制衡,一旦脑子发热,整个城市就得跟着冒烟。拆桥名、改地名、统一门头,什么数据支撑、什么群众调研、什么程序公示,全都靠感觉。你要是提意见,说不定就给你扣个“寻衅滋事”帽子。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看似荒诞的政策,在那些地方能被迅速推行、毫无抵抗地落地生根。不是政策好,而是权力太集中,没人敢说不。而当“风水”、“喜好”、“我觉得”成了政策源头,那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也只能跟着一起起落沉浮。

回头再看三河这事,官方通报里一句“对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连个名字都不敢写,遮遮掩掩的,怕啥呢?都上热搜了,全国人民都在看,还装神秘,是怕伤面子,还是想着风头一过,再安排个合理调动?这位官员强行换招牌、大搞一言堂的时候,可没见他对商户这么客气。

现在全国多少人辛苦找工作,一个岗位几百人竞争。反倒是这些胡作非为、不讲逻辑的官员,占着坑不干事,出了事也只“处理”一下,悄悄换个地方继续折腾。这种人,就应该把他一撸到底,再无东山再起可能,把机会留给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人。中国缺很多东西,但是最不缺的,就是这些官员。

其实舆论更该借着这次事件,去问一问,谁来约束地方一把手?一个人能不能就凭自己好恶,折腾整个城市?制度上有没有什么办法,防止下一个“换招牌书记”?

谁说了算、怎么说了算,必须讲规则、有监督。国家提倡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没问题。但集中力量不是集中权力,更不是集中任性。别总想着怎么统一、怎么整齐划一,真要为老百姓着想,就多花点心思在怎么“少折腾”上。

看看杭州,为什么能冒出“六小龙”这样的企业?靠的不是统一门头、刷墙贴瓷砖,而是因为当地政府真的有服务精神,市领导甘当店小二,主动帮企业解难题、搭桥梁。你去办个企业登记、跑个项目审批,不是你求人,而是政府的人先来找你,“看你这事有啥卡壳没有,要不要帮你协调一下”。这才是真正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做法,也正因如此,杭州才成了创业者口中的创业福地。而不是搞个啥学院风、国际范,把商户整得焦头烂额,借此损公肥私,不定背后捞了多少钱。

你看看江浙沪粤这些真正发达的地方,有哪个市长书记成天琢磨换门头统一配色?为啥人家不这么干?因为人家知道,真正的营商环境,不是靠整齐划一做出来的,而是靠“容错、包容、不折腾”养出来的。

三河招牌这事,不只是一个城市的笑话,它其实是很多地方治理顽疾的缩影。如果你也对这些社会现象背后的逻辑感兴趣,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一起聊聊我们看见的中国、看不见的权力,以及怎样才能少一点瞎折腾、多一点常识。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7783.html发布于 2025-04-16 10:15:0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