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首批!全球最小年龄肺动脉去神经术为“心血管的癌症”带来治疗新希望

全国首批!全球最小年龄肺动脉去神经术为“心血管的癌症”带来治疗新希望 新技术开启生命新篇章!近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世伟教授与副主任医师殷杰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14岁的肺动脉高压患儿实施了肺动脉去神经消融术(PADN)。这是全国第二例儿童PADN手术,也是全球最小年龄的PADN。
一年前,这名14岁女孩宣宣被确诊为重度肺动脉高压。经过一年规律口服靶向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她的肺动脉压持续增高,日常活动受到限制,轻度活动后出现胸闷、乏力和气促等症状,甚至无法平地行走和爬楼,大部分时间只能躺在床上。于是,宣宣的父母找到了杨世伟教授,寻求其他治疗方法。
宣宣入院后,杨主任进行了全面的心脏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肺动脉收缩压达到90mmHg,远超正常值,右房室增大,双心室壁增厚,主肺动脉增宽,左主支气管受压变窄。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仅为285米(正常人应在450米以上)。最终诊断为肺动脉高压中-高危,心功能不全III级。
考虑到靶向药物治疗未能明显改善宣宣的症状,杨世伟主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介入微创手术——经导管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这种手术能够控制和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改善患者预后。但当时国际上还没有这么小年龄的孩子接受过该项手术。杨主任召集了多学科会诊,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他还联合医院多部门为患儿申请了多项基金资助。
3月26日,宣宣接受了手术。手术团队首先进行了右心导管检查及肺动脉造影,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最佳比例型号的消融导管送至主肺动脉,调整导管位置,使导管头端电极与“黄金消融靶点位置”完美贴合,并实施了精准消融。
术后复查显示,宣宣的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均不同程度下降,心输出量也比术前升高,手术效果良好。术后第三天,心超显示她的肺动脉收缩压降至80mmHg,活动耐力明显好转,可以顺利出院并继续服用靶向药治疗。半个月后,宣宣的家长表示孩子活动量明显改善,能平地行走较远距离,还能爬两层楼。
肺动脉高压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肺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增高,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服用靶向药物,但部分患者疗效不理想。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该技术利用特定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至肺动脉外膜的交感神经,抑制交感神经活动,降低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提高心输出量,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和心脏功能,实现一次微创手术长期获益的效果。
这项技术在成人肺动脉高压治疗中已证实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在儿童中的应用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此次宣宣的成功救治标志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在儿童肺动脉高压治疗领域的突破,科室在综合诊治技术上已走在全国前列。未来,该院心血管内科将继续深入研究,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为更多患儿和家庭带来希望。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8573.html发布于 2025-04-24 16:04:4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