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斯拉,持续大涨!马斯克重大决定

特斯拉,持续大涨!马斯克重大决定!2025年4月的第一个交易日,特斯拉的股价上演了一场“愚人节奇迹”——盘中一度暴涨超7%,最终收涨3.59%,市值一夜激增299亿美元。这场突如其来的反弹,让深陷泥潭的特斯拉仿佛重燃希望。然而,这场狂欢的背后,却是特斯拉过去一年销量暴跌、品牌信任危机、马斯克政治漩涡交织的复杂剧情。而这一切的转折点,源于一个重大决定:马斯克宣布辞去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的职务,回归特斯拉全力救火。
从“政治明星”到“品牌负资产”
时间倒回至2024年底,马斯克以特朗普政府“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的身份高调进入政坛。他主导了联邦政府的大规模裁员和预算削减,宣称要“用商业逻辑重塑官僚体系”。然而,这场改革迅速演变为一场灾难。DOGE的激进政策不仅引发联邦雇员抗议,还导致14个州联合起诉其违宪。更致命的是,马斯克的政治立场让特斯拉沦为“政治符号”。
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欧洲销量暴跌49%,中国市场同比下滑近50%,美国本土也出现11%的跌幅。消费者用脚投票,抗议者甚至纵火烧毁特斯拉门店、抠掉车标以示抵制。华尔街分析师直言,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已与特朗普政府深度绑定,“进步派消费者正在永久性流失”。与此同时,马斯克的政治角色让特斯拉陷入供应链危机。美国政府加征25%的汽车关税,导致特斯拉依赖进口的零部件成本飙升,而中国对稀土磁体的出口限制更是威胁到“擎天柱”机器人的量产计划。
股价暴跌与“至暗时刻”
2025年3月,特斯拉的股价跌至259美元,较2024年高点腰斩,市值蒸发超7000亿美元。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暴跌71%,交付量仅33.7万辆,创下近三年最差表现。分析师们纷纷下调目标价,富国银行甚至预言股价可能再跌50%至130美元。市场对特斯拉的悲观情绪达到顶点:“马斯克的政治实验正在摧毁他的商业帝国”。
然而,转机在4月1日悄然降临。尽管当日特斯拉公布的一季度交付量仅为33.7万辆(同比下滑13%),远低于市场预期的39万辆,股价却逆势大涨。市场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宣布,将在5月底辞去DOGE职务,专注于挽救特斯拉。这一决定被解读为“断腕自救”的信号。投资者开始押注:离开政治漩涡的马斯克,或许能带领特斯拉重回技术创新与市场扩张的正轨。
“愚人节奇迹”背后的多重推手
市场的乐观情绪并非空穴来风。首先,悲观预期已充分释放。特斯拉股价在过去三个月累计下跌36%,华尔街对一季度交付量的预测低至34万辆,甚至低于实际数据。当“最坏的结果”被提前消化,任何微小利好都可能触发反弹。其次,美国关税政策催生“抢购潮”。25%的进口车关税生效前,消费者提前购车,特斯拉凭借本土化生产优势成为受益者。Model Y升级版在中国单月销量突破4.3万辆,成为黯淡数据中的唯一亮点。最后,技术性反弹与空头回补推动股价快速拉升。此前做空特斯拉的资金获利了结,进一步放大了涨势。
但更深层的动力,来自市场对马斯克“回归”的期待。他在财报会上释放了三大信号:加速推出廉价车型Model 2、在中国推出0息购车政策、全力押注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这些举措直指特斯拉的核心痛点——产品老化与需求疲软。与此同时,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擎天柱”机器人产线加速推进,与中国稀土磁体企业的合作也为供应链危机提供了解决方案。
马斯克的“政治遗产”与特斯拉的未来
马斯克的辞职,标志着一场跨界实验的失败。DOGE的“降本增效”政策节省了1150亿美元开支,却导致10万联邦雇员失业,政府职能几近瘫痪。诺贝尔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批评其为“21世纪政变”,而特斯拉则成为这场实验的牺牲品。
然而,政治生涯的挫败或许为特斯拉腾出了生机。马斯克的回归意味着,特斯拉将重新聚焦于产品与技术叙事:廉价车型能否打开下沉市场?Robotaxi能否突破监管瓶颈?储能业务能否弥补汽车业务的颓势? 这些问题将决定特斯拉的生死。分析师指出,若Model 2能在2025年底量产,特斯拉的交付量有望重回增长轨道;而Robotaxi若能在奥斯汀实现商业化试点,或将重塑投资者对自动驾驶的信心。
风险未散:狂欢中的隐忧
尽管股价反弹,特斯拉的危机远未解除。其一,品牌修复需要时间。欧洲消费者对特斯拉的负面评价率仍高达35%,美国“抵制特斯拉”运动的余波未平。其二,竞争压力加剧。比亚迪在欧洲市场份额已超越特斯拉,而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正在蚕食其技术优势。其三,马斯克的“双刃剑”效应。他依然是特斯拉的“灵魂人物”,但激进言论和决策风格可能再次引发争议。
更微妙的是,特斯拉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系正在松动。尽管特朗普公开挽留马斯克,但DOGE的改革目标仅完成15%,双方在关税政策上的分歧难以弥合。若特朗普连任后继续加码贸易保护,特斯拉的全球供应链将承受更大压力。
一场关于信仰的豪赌
#关税战十日谈#2025年4月的这场大涨,既是市场情绪的宣泄,也是对马斯克能否力挽狂澜的押注。特斯拉的故事从未缺少戏剧性——从产能地狱到市值登顶,从政治漩涡到绝地反弹。如今,它再次站在十字路口:是依靠创新重回巅峰,还是在竞争中黯然退场?答案或许藏在马斯克的选择中:当他放下政治野心,重新戴上工程师的帽子时,特斯拉的“第二幕”才刚刚开始。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9046.html发布于 2025-04-28 10:32:3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