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板学讨债,两天学费4800

图文、视频 | 姜婉茹
剪辑 | 陈秀灵
编辑 | 陶若谷
周六早上九点开课。北方某三线城市的一个大学演讲厅,坐了近40名学员,多是企业老板。每个人面前的姓名牌,标注了公司和行业:门窗、采暖、紧固件、建筑、智能设备……近两年,建筑相关行业的学员较多,部分学员的赊销账期,一年比一年拖得长。
讲师楼克佳43岁,有20余年账款催收经验。他一身西装,戴黑框眼镜,打开蓝色商务风PPT,在知识点之间,习惯性展开自己经手过的案例。
他讲两年前帮客户去园林公司追债,上门发现公司名对不上,第二次去,公司名又变了。后来他在前台处,发现了四五块招牌,原来这家公司根据上门的是客户、催收还是法院执行人员,需要哪块招牌就挂哪块。
●前台处不同的招牌。
还讲到一次债务人价值4千万的上海豪宅被拍卖,他在门口跟保安聊天,感慨房子里的红木家具价值600万,都是按户型定制的,卖掉可惜。保安告诉他,债务人搬去隔壁另一座豪宅了,红木家具直接摆过去,一点不可惜。这里的知识点是,实地走访至关重要,和保安、物业闲聊的细节里,能看出欠债者的经济状况是否真的紧张。
课堂气氛沉闷,学员大多穿着黑色衣服,低头记笔记。走神儿、犯困、打哈欠的,又会在听到“常见的拖延手段”“查找失联债务人”等关键词时抬头。课间,老板们相互寒暄,客气体面,不聊催收。下课之后,约楼讲师私聊的人,才吐露自己的困境。
一次课后,一家商场请楼克佳去分析,如何处理商户欠租金。光景好的年份,位于黄金地段的商铺要靠抢,出价高者得铺位。如今这家商场积攒的欠租案子有十多个,分为仍在运营、关停、起诉了但没钱还三种状态。
他们卡在一些棘手的状况上,想学学怎么催债,比如一个租户欠着租,已经回老家了,货品留在商铺里,影响再次出租,若是给搬走,还得出几千搬运费,又不敢当垃圾清掉。
另一次课后,一个工程项目的分包商,约楼克佳私聊了半小时。项目2021年交工,甲方付了一部分工程款,总包留下了自己的成本和利润,不按之前约定的比例分钱。接项目前,层层转包、出借资质、事实承包人不写进合同,属于“江湖规矩”,但讨债时要讲法律,没合同很难要账。
刚捋顺债务关系和问题症结,会谈就结束了,楼克佳答复说,“要回去考虑一下”——怎么催收他有答案,要考虑的其实是,对方愿不愿意付费。
同样亟需解法的学员,还有五十岁出头的沈明远,头发已经花白,坐在中间的位置,听得认真。他自嘲几年前还像个小鲜肉,“债务压力是杀猪刀”。
他做弱电工程,应收款两千多万,近两三年“形势急转直下”。上游厂家发律师函催款,员工工资发不出,这些都靠贷款支撑。他焦虑得睡不着,后悔没在市场变化时看清大势,还是依照从前的惯性做判断,加大了投资。
一个做财务咨询培训的老板,来培训班预防性学习。三家小企业拖欠尾款,欠钱不多,不影响公司运转,但在他看来,今后可能会出现很多逾期付款,学了知识用得上。
●学员记笔记。
预防风险,是课堂反复提醒的知识点。楼克佳把催收比喻成治病,治病要及时,早催还可能回款,催晚了,“钱总是等着等着就没有了”。楼克佳会挑选标的金额大的案子,“给富人看病,和给穷人看病,流程是一样的,但投入产出比更高。”
他2001年入行,从2013年开始,给小额贷款协会和有需要的公司做催收技巧分享,一年讲二三十场。五年前,他做了一套直播课,每周讲一场,每期能卖二三十万,但很难促成后续的催收委托。还要跟网上的律师卷,一些律师“服务费才收几百几千”。
后来他开发了面向企业家的线下催收培训课,课程有多种选择:半天的课是“引流课”,免费上;2天的公开课,4800元一人,每场给组织方一半分成;进入企业做内训,6万两天。课程之后,跟着完整的“轻资产”商业模式——给自己公司和合伙人接催收委托,视案件难度,回款成功后收取10%-40%的委托费。
10个催收委托里,楼克佳最多接3个,按他的说法,“其中大概只有一个能回款,另外2个还要亏钱”。几十万的小案子最多,他就教学员自己催,收1%的咨询费。
催收是综合了调查技术、人情世故、法律知识的心理战,他传授给咨询者。
开宝马的餐厅老板,是他最爱讲的案例之一。老板欠卖牛肉的供应商24万,楼克佳帮供应商追债,从上海跑到马鞍山,在老板老婆的亲戚家堵到人,让他很没面子——老婆比他小20岁,还以为找了有钱人,结果被催债催上门。楼克佳质问他,“不是说你这种大老板,不欠农民工钱吗?”威胁再不还,就把其他债主也叫来,让大家看看,他连牛肉供应商这种“农民工”的钱都欠。
抓住欠债者高傲又要面子的心理,是楼克佳分享的重点。即便欠了钱,很多债务人也一直是老板范儿,中华烟抽不起了,旧盒子里,装的可能是红塔山。
因此在追讨时,对岁数大、有过一些身家的债务人,不能直呼其名,打招呼要用“您好”,如果有其他人在,就默默到旁边等,给足面子。再有,按江湖规矩,正月十五之内不催债,让债务人过好年。年前催债,要带点茶叶、两瓶茅台——表示看得起债务人,几百上千万的债,赔瓶酒以小搏大。有个债务人很惊讶,本该是欠债的送礼,为了这份送酒的面子,还了一部分钱,楼克佳说。
●催款通知书模版。
面子也困住了一些债权人。49岁的催收班学员秦暖,家里和人合伙开了家小额贷款公司,放给陌生人的贷款好催很多,可以用“5C评估法”来评估客户的信用——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基本都收回来了。而最难催的债,就是人情债,秦暖说。
她借给过闺蜜的老公20万,说用来倒卖茅台酒,借条都没写。姐妹间一交流,他还借了老婆其他闺蜜的钱,拿去赌博了。对方是有编制的人,“不敢撕破脸”,拿不出钱,最后还了一些茅台,“20万现金变成了酒”。
在秦暖的讲述中,弟弟有个好朋友,长相憨厚,做养猪生意。秦暖帮弟弟催债,弟弟反而替朋友说话。后来知道好朋友犯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早晚要进去,还给他介绍了中医按摩师傅。
老爸也抹不开面子,秦暖说,欠债的朋友拿出好酒,两人酒一喝,饭一吃,催收的事就得缓缓。老爸刚说出“兄弟你得给我签个字”,还款计划书都没掏出来,人家就说,大哥你不用拿了,我什么都不签。老爸碰了壁,换秦暖去催,老爸的“兄弟”很懂法律,故意把字签到错误位置,制造文书上的瑕疵。
今天没钱、客户没付款、我不在、打完官司就给钱、照顾好生病的家人再还、正在办贷款……这些都是老赖常见的拖延理由。老爸的“兄弟”会表演一分钱都拿不出,成了失信人,飞机坐不了,房子也快被执行了,身上穿的却还是Prada、LV。
秦暖委托楼克佳追债,引入第三方,让对方摸不清底牌。必要时战术翻脸——楼克佳配合她,细问债务人的每个借口,有几个还款来源?房子是谁的名字?有没有挂牌?糊弄不过去,“兄弟”还了一部分钱。要继续施压,老爸和合伙人反而怪她,不让用不留情面的方式催。
●技巧培训课。
在楼克佳看来,老板亲自学讨债,是应收账款变得越来越重要的结果,也可能不想让员工知道经营状况。与此同时,催收市场也在快速变化。从业20多年,他感到近两年,钱比以前难要了,“需求变多,但是回款率下降,业务看似多,利润不如以前高。”
催收这活儿不是谁都能干,楼克佳说。他举例之前的一个催收员,人高马大的,见了老赖,人家说能带他做生意,反倒借给老赖两万。企业员工去催,可能被买通,假装努力催过;债权人聘来的律师,都可能被老赖策反。
他记得一个老赖,面对催收很镇定,没聊还钱,聊自己16岁骑自行车出来闯世界,聊创业史,资产最多时有一亿,又全亏掉了。他见过的老赖里,有被骗的,有做少儿培训突然关店的。
“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现在的债务人”,据楼克佳观察,近年企业倒闭可能是突然暴雷,所以要花更多时间,提前发现危险信号。可以去木材工厂门口蹲守,早上8点上班的工人多了还是少了,是加班赶工还是做二休一;有豪华大办公室的企业,突然租了一层楼给酒店,这些都昭示着经营状况的变化。反应慢一点,“咯噔一下,首富变首负”。
“我们也有错误,就是太相信甲方了”,催收班的学员徐文渊说。他为一家大公司做了展览项目,600万应收款拖了三年,起初负责沟通的中间人还告知流程到哪里了,后来电话也不太接了。
自己公司的员工薪资下降,福利缩减,三十几个供货商也来催债,指责集中在老板身上。徐文渊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抑郁的状态也影响到家人。上六年级和八年级的孩子,会叫他早点睡,家人越是包容,他的负疚感越深。
去年开始,楼克佳的“应收账款催收及风险控制训练营”,出现了嫌4800学费贵的学员,申请打折。企业也在意起培训费和差旅费,之前派10个人学,现在派5个。一些学员,账收不回来,也被人催收,陷入“三角债”,游走在攻防之间,“钱收回来就是老板,收不回来就是老赖”。
楼克佳见过一个老板学员70多岁了,有几千万的应收款,把业务都交给大学生,自己专门催债。卖塑料杯子的学员,利润不高,往年都不会被拖欠,这两年也有了十几万应收款。一位做建筑的老板,从云南赶到杭州上课,为了省钱,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凌晨四五点钟抵达。
陷入绝望的老板,来培训班找一点启发,听了催收方法不过是电话、信函、上门、诉讼,又觉得失望。“你看医生一次能看好吗”,楼克佳认为这种期待不切实际,有的案子已经连续催了10年。
培训班上,他扫一眼就大致知道,谁是潜在客户,谁已经第二次来听课了,谁是“白嫖党”,自己已经穷尽了讨债的办法,就跟在他周围,想多蹭几句咨询。舍不得花钱的,他不想多聊,“那就要另外收费了。”
(为保护隐私,文中人物除楼克佳外均为化名。)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9200.html发布于 2025-04-29 15:26:5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