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关税政策带来的痛苦会是上次50倍 民众生活全方位受冲击

近日,美国多地如华盛顿特区、洛杉矶、纽约、丹佛、芝加哥和费城等地民众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反对政府的多项政策。抗议者指出,美国政府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实施仅一个月,便给社会带来巨大冲击。
尽管政府声称该政策旨在保护本土产业,但实际效果却迅速引发连锁反应,波及供应链、消费品价格以及中小企业运营。长滩港首席执行官马里奥·科德罗表示,目前港口吞吐量急剧下降,状况比新冠疫情期间还要严重。截至目前,已经取消了34个6月份的航次,超过了疫情期间的取消量。受关税影响,公司可能要额外承担1亿至3亿美元的成本。
邻近的洛杉矶港情况同样严峻。5月份该港已有17个航次、22.4万个集装箱被取消,6月份已确认有12个航次被取消。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表示,未来两周内进口业务将下降大约三分之一,随后的一周降幅可能高达40%。大多数美国进口商表示,他们已经停止从中国发货,因为无法接受商品成本翻两倍半的局面。由于“来自华盛顿的消息几乎每小时都在变化”,很难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现在的状态是停下来观望。从零售角度看,美国目前的库存大约还能维持六到八周,之后货架将空空如也。
港口运输业也受到冲击。港口卡车运输协会首席执行官马特·施拉普表示,如果关税政策继续下去,将严重影响整个物流行业,卡车公司将失去业务,仓库也没有存储业务,甚至连码头装卸工的工作也会减少。
关税政策引发的经济震荡逐渐传导至消费层面。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长明显放缓。对普通美国人而言,关税政策最直接的冲击体现在日常消费品价格上,尤其是服装和鞋类。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未来一年,美国服装价格可能上涨65%,鞋类价格涨幅可能高达87%。5月2日,美国政府正式终止对中国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一些电商平台不得不重组物流体系,部分产品价格上涨了一倍多。一些外国品牌已停止向美国发货,一些中小企业甚至选择退出美国市场。
《贸易战:集装箱不会说谎》一书的作者劳瑞·拉罗科表示,未来几个月,美国消费者还将面临更大范围的涨价和更多商品的短缺。进入六月,人们会看到更多以前习惯在网上买的便宜商品遭受冲击,比如快时尚产品和亚马逊上的商品。小企业没办法提前大量进货、囤货。七月份的“开学季”是一个关键节点,父母开始给孩子购买校服和学习用品,所有文具的价格都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零售和日用品市场早已响起警钟。沃尔玛、塔吉特等大型零售企业高管纷纷呼吁政府尽早达成关税协议,否则美国商场要么货架空空,要么价格飞涨。统计显示,在行业层面,关税不仅没有带来制造业回流,反而加重了原材料依赖型行业的生存压力。以药品行业为例,美国医药健康与生物科技投资领域业内人士卡尔·里祖托分析指出,所谓的产业“回迁”根本无法实现,因为美国现在根本没有能力实现药品研发和制造本土化。
此外,受关税政策影响,美国资本支出也在受挫。不少中小企业主反映,关税给他们带来严重的财务负担,直言熬不过政府所说的所谓“短期阵痛”。还有分析指出,企业是否能在动荡中维持运营与投资,将直接关系到美国经济的中期稳定与长期活力。未来美国民众将继续面临消费成本上升、服务缩水与就业压力叠加的三重困境。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教授贾斯廷·沃尔弗斯进一步指出,关税政策如果继续下去,将给美国经济带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也将全方位地改变美国人的经济生活。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9930.html发布于 2025-05-05 10:04:5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