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告别户口本!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上海一婚姻登记中心刚开门就排了10对新人

访客 2025-05-10 15:04:37 81424
告别户口本!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上海一婚姻登记中心刚开门就排了10对新人摘要: 极目新闻记者 杜光然修订后的《婚姻登记条例》自5月10日起施行。上述《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增加婚姻家庭服务工作内容,二是实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

极目新闻记者 杜光然

告别户口本!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上海一婚姻登记中心刚开门就排了10对新人

修订后的《婚姻登记条例》自5月10日起施行。上述《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增加婚姻家庭服务工作内容,二是实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三是优化婚姻登记服务。

《条例》明确,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不得收取费用。根据《条例》,办理结婚、离婚登记都无需再出示户口本。

5月10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来到上海一处婚姻登记中心看到,服务大厅内外每一对新人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他们手牵手,有的在休息处等待,有的合影留念。

一对新人告诉记者,他们只带了身份证和照片,现场工作人员细心讲解,办理快捷,效率很高。“从领号到办理完成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八点半左右到的,那时候刚开门,前面已经排了近10对新人。”

记者以市民身份咨询了该中心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办理人没有婚史的话,只需要身份证和照片。10日的网约号已经约满了 ,现在想办婚姻登记需到现场排队,办理过程20分钟左右。“现场人还是比较多的,10日一开门就排了10对左右的新人。”

让婚姻挣脱“父母之命”的认知枷锁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新政简化流程,提高效率,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本来应该是一件服务提质增效的好事,却因触及社会对婚姻自主权的深层认知,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以前,户口本作为婚姻登记的“通行证”,被视为家庭对子女婚恋的“最后一道防线”。父母可以通过控制户口本干预子女婚姻,而现在,结婚不需要户口本了,一些网友就担心,年轻人一时冲动上头,就草率结婚怎么办?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被“黄毛”拐跑了怎么办?而且,由于现在离婚还有冷静期,离婚显得比结婚困难许多,这种“宽进严出”的现状,也被认为是增加了婚姻的风险性。

将“父母之命”当成婚姻的“保险栓”,这本质上是将婚姻视为家族利益的延伸,而非个人情感的联结。新规取消结婚离婚登记对户口本的要求,正是对婚姻自主权的明确宣示——婚姻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任何个人或组织都无权干涉他人婚恋选择,这也应该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

婚姻选择本就不应该过度依附于原生家庭,更不应该被“户口本”控住。

事实上,若子女对婚姻有强烈的自我意愿,父母强行干涉,哪怕是手握“户口本”,最终也只会激化家庭矛盾,落得两败俱伤的结局,这样的例子早不罕见。父母应当是孩子的领路人而不是管理者,子女成年后就需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与其担忧婚姻没有父母把关是不是会出乱子,不如反思一下,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否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在社交平台上,我们常常看到年轻人因父母催婚逼婚、过度干涉自己的婚姻而烦恼不已,但新规出台之后,又有人因为父母没有了“把关权”感到忐忑不安。这种矛盾的心态,恰恰反映出当今社会对婚姻的认知和态度是何其多元复杂,也映射出部分年轻人缺乏成熟自主的婚姻观。他们既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又缺乏独立做出婚姻决策的自信,既不想将人生大事的抉择权交到他人手中,又不敢承受自我选择可能带来的风险。

婚姻不是儿戏,需要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而不是盲从跟风地“完成任务”。如果说,一个人到了可以婚姻登记的年龄,却对自己的婚恋需求懵懵懂懂,既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配偶,也不知道如何去经营和维护婚姻关系,那么即便有父母把关,也很难得到真正的幸福,反而更容易因为轻率结婚、功利性结婚而埋下隐患。

新规的深层意义,就在于倒逼个体正视婚姻本质——婚姻是两个人的情感契约,需以爱情与责任为基石,而不是成为任何利益诉求的附庸。

当然,进一步保障结婚自由的同时,也的确需要防范潜在的风险。有网友担心,流程简化之后,未成年人或偏远地区人群可能被诱骗登记,这就需要各地民政部门履职尽责,严格把关,依托全国婚姻信息数据库及公安系统数据共享,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实时核验身份、婚姻状况及近亲关系,有效防范重婚、骗婚等风险,绝不让“非法婚姻”生米煮成熟饭。

同时,多数网友提出的”离婚难”问题也要进一步引起重视,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是婚姻自由的一体两面,相关部门应审慎考虑如何进一步优化离婚程序,例如建立分层次冷静期制度,对存在家暴、出轨等过错的婚姻简化离婚程序,同时强化婚前教育与婚姻调解服务等,让婚姻真正成为个人自主选择的结果。

婚姻是庄重而神圣的情感契约,而不是权衡利弊的家族交易。新规从形式上推动婚姻登记工作更尊重个体权利,整个社会的婚姻观念也应打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枷锁,以真爱和责任拥抱婚姻,在成熟理性的选择中,奔向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杜光然 评论员:屈旌)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10545.html发布于 2025-05-10 15:04:3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