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博主:重提过紧日子绝非简单省钱!

访客 2025-05-20 11:22:13 46224
博主:重提过紧日子绝非简单省钱!摘要: 博主:重提过紧日子绝非简单省钱。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5月19日,《人民日报》发文,要“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

博主:重提过紧日子绝非简单省钱。

博主:重提过紧日子绝非简单省钱!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5月19日,《人民日报》发文,要“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过紧日子”成为“新常态”

梳理公开资料,“过紧日子”的提法最早出现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后,这一提法频繁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

不过,在最新一期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新闻通稿里,没有再出现“过紧日子”的字眼。于是,有乐观分析认为,2025年“紧日子”或已远去。

理由是,去年国家制定了14万亿的化债计划,相当于给地方松了手脚。于是,今年各地重大项目纷纷上马,拉动经济“开门红”。而在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某地还号召“干部带头下馆子、买衣服”,也让人进一步认为“过紧日子”的时代过去了,刺激内需的时代来临了。

不过,风向很快变了。3月份,《人民日报》重提“八项规定”,两个月之后,“过紧日子”重新提上日程。

首先,“过紧日子”是执政为民的初心之举和不断战胜各种困难的制胜法宝。

回望百年党史,从革命年代的草鞋斗笠到新时代的“刀刃向内”,中国共产党始终以“紧日子”换“好日子”的实践,书写着“人民至上”的初心答卷。

其次,从国内经济来看。地方化债了,过了几年“紧日子”的地方,手里一下有钱了,会不会重新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呢?所以,重提八项规定,重提过紧日子,其实也是“打预防针”。

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摩擦频发,针对我国的打压遏制加剧,国内也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的问题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过“紧日子”成为了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


“紧日子”到底怎么过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

新修订《条例》突出强调了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并指出“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浪费”。

不难看出,中央说的“过紧日子”不是不花钱,而是花在关键上,起到“钱半功倍”的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

用“紧日子”换“好日子”,其实考验的是治理效能、发展智慧。

完成好今年工作预期目标,我们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还有太多的时间要抢,我们要在有为中过“紧日子”,而不是在躺平中过“紧日子”。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下各类发展难题的密钥。财政投入要少些“大力出奇迹”,多些“四两拨千斤”,多做放水养鱼的事,把节约下来的费用,更多投入在民生领域,比如为企业减税降费,增加对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就业医疗等领域的投入,给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与此同时,这场静悄悄的改变,正在重塑地方政府的治理基因。

今年,江苏省首次提出对财政支出标准制定专项规划,印发了《江苏省省级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三年规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建设规划》),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浙江“浙里办”平台已拥有1.3亿注册用户,日均活跃用户数达300万。以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为例,该事项曾涉及全省4个条线、70余套业务标准,如今已简化为一套办事指南、一套业务流程、一套表单材料。人们可通过“指尖”办理多证联办,证件还能直接邮寄到家。这证明了,数字化改革节省的行政成本转化为民生投入增量。

这些深耕治理效能的行为说明,“过紧日子”不是简单的财政收缩,而是通过治理创新实现公共价值的倍增效应。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11875.html发布于 2025-05-20 11:22:1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