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时捷在华 “风云变”:豪华品牌的困境与突围

在当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狂飙突进中,传统豪华品牌的 “护城河” 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曾经高高在上的保时捷,也未能在这场浪潮中独善其身,陷入了一场来势汹汹的 “危机风暴”。
一、销量 “雪崩”:寒意彻骨
今年,寒意如同幽灵般笼罩着各大豪华品牌,而保时捷仿佛遭遇了一场更为猛烈的 “雪崩”。
从年初开始,各种负面消息接踵而至,让这个老牌豪华车企有些应接不暇。
销量数据无疑是最直观的 “晴雨表”。
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全球销量下降 7% 至 226026 辆,北美市场下降 9%,而中国市场更是暴跌 29% 。
这一数字犹如一记重锤,敲醒了保时捷。
具体到车型,Panamera 和 Taycan 的销量降幅最为惊人,分别达到 20% 和 50%。
曾经在北京最大的 4S 店,巅峰时期单月能轻松售出近百辆新车,如今却 “腰斩” 至月均 40 至 50 辆,这般落差令人咋舌。
销量的下滑如多米诺骨牌般,迅速影响到营收数据。
2024 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保时捷全球营收为 285.6 亿欧元,同比下降 5.2%;营业利润更是暴跌 41%,仅为 9.74 亿欧元。
这一系列数据,让保时捷的处境显得愈发艰难。
二、终端价格 “失守”:豪华光环褪色
曾几何时,保时捷可是豪华汽车的代名词!
“加价都买不到” 是保时捷的常态,那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然而今年,市场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成了 “降价也不好卖”。
尽管保时捷官方信誓旦旦地宣称不会为了销量加入 “价格战”,坚守品牌的豪华属性,但终端市场的价格却早已 “失守”。
在一些地区,保时捷的车型甚至跌破 40 万元!
这对于一向以高端豪华定位的保时捷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其品牌光环也因此逐渐褪色。
三、裁员与撤店:断臂求生之举?
12 月 17 日,“保时捷中国裁员” 的话题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登上微博热搜。
据多家媒体报道,保时捷开启中国区裁员 30%,涉及正式、外包等各类岗位,甚至传出赔偿或按 N + 6 的标准执行。
尽管保时捷中国官方对此予以否认,声称只是在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优化重组,以提升效率、优化成本,但裁员的风声还是引发了轩然大波。
除了裁员,保时捷在华的经销店也即将迎来收缩。
按照计划,到 2026 年底之前,经销商规模将从 150 家降低至 100 家左右。
裁员和缩减门店,背后折射出的是保时捷销量严重下滑的无奈现实。
在市场寒冬面前,保时捷似乎不得不做出这样的 “断臂求生” 之举,以保存体力 “过冬”。
四、高层换防:布局新未来?
在组织架构和经销网络大调整的同时,保时捷高层换防的脚步也未曾停歇。
12 月 4 日,保时捷宣布李楠出任中国技术部副总裁一职。
新设立的技术部不仅承担本地采购与质量保证职能,还将统筹在中国的研发工作,直接向首席执行官潘励驰汇报。
李楠此前在梅赛德斯 - 奔驰担任高级职务,保时捷希望借助他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专业能力,在车辆互联和智驾等方面加速产品升级。
12 月 12 日,尉岚峰(Philipp von Witzendorff)也被宣布将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担任保时捷中国副总裁及首席运营官,此前他在日本担任保时捷总裁及首席执行官。
保时捷如此频繁地进行高层换防,彰显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与不放弃的决心。
毕竟,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早已今非昔比,智能电动汽车发展速度全球领先,消费者对科技元素的追求愈发强烈。
保时捷深知,想要在这片市场重新找回昔日的辉煌,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步伐迫在眉睫。
然而,保时捷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
中国品牌的崛起势头锐不可当,不仅杀入 50 万元豪华车型销量排行榜,更有多个品牌向百万级别市场发起冲击,像仰望近一年的销量成绩就颇为理想。
刚刚成立本土技术部的保时捷,想要在短短两年内追上智能化步伐,难度可想而知。
更何况,2025 年大批中国品牌新一代产品和技术即将密集落地,届时保时捷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在这场新能源浪潮的洗礼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竞争越发激烈,保时捷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保时捷能否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以及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竞争中成功突围,重拾往日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亲!你说呢?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3417.html发布于 2024-12-24 11:28:4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