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赤脚进入4.8亿年晶花池拍照引争议,招商引资不是破坏生态的“通行证”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4月27日,贵州道真县一招商考察团队女子赤脚进入奥陶纪晶花池拍照,引发生态保护争议。
事发晶花池位于大磏镇一处因水利工程意外发现的奥陶纪白云岩洞穴内。洞穴位于4.8亿年的奥陶纪地层,水质纯净,被专家称为“洞穴沉积物基因库”。
当事人陈女士称系政府招商允许进入,已四次考察进入该洞穴。目前该洞穴已全面封闭,当地文旅局证实涉事者为招商对象。(据4月28日新京报)
该女子晒出的在奥陶纪晶花池内的照片 来源:新京报
该女子赤脚踩入晶花池,在沉积岩上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绝不是无伤大雅的“打卡”行为。形成于4.8亿年前奥陶纪地层的洞穴,是历经漫长地质演变孕育出的地质瑰宝,既珍贵又脆弱,绝不能这样随意践踏。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委会秘书长张远海指出,人体油脂、化妆品等物质会彻底打破沉积物维持数万年的化学平衡,导致其停止生长进化。这些沉积亿年的物质,是自然演化的见证,也是珍贵的研究样本,一旦受损,科研价值与生态价值的损害,都将难以估量。
更讽刺的是,当事人陈女士自称是当地招商请来的,而且已经是“第四次进入”,不经意间还炫了一把“特权”,折射出其个人和当地相关部门对生态保护的无知。任何招商与考察活动,都应秉持对生态环境的敬畏之心,通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而不是还没开发就先搞破坏。
而且,就算是招商考察,是否有必要踩进晶花池内?难道以后开发成景区了,人人都要进去踩吗?客商在洞穴内各种拍摄“个人写真”,难道也是招商考察的“必要环节”?倘若招来做旅游开发的客商,连最基本的生态保护意识都不具备,那么恐怕招来的不是助力地方发展的“金凤凰”,而是过度开发、竭泽而渔的“掠夺者”。
当地文旅局事后的表态,也是相当令人愕然,文旅局负责回应的工作人员称:“恳请有关人士向我们道真县提供更多保护建议。”看似诚恳,实则失职,暴露出当地在文旅资源保护与管理上的严重不足。作为文旅资源的守护者,文旅局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强烈的保护意识,在招商开发之前,他们应该充分了解洞穴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保护要点,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而不是在破坏发生后再来“虚心求教”。
奥陶纪晶花池的封闭保护,算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未尽的思考。珍贵的地质资源,是大自然与时间赐予我们的无价之宝,有很多都是一旦破坏,难以复原,再投多少资都没用。历史与现实无数次证明,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旅游经济,无异于杀鸡取卵,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生态保护红线容不下任何轻视和践踏,招商引资更不应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通行证”,唯有以敬畏之心对待自然,以科学之策推动发展,才能守护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延续代代相传的文明火种。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9091.html发布于 2025-04-28 15:35:5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