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醉驾肇事逃逸罪立案标准解析

访客 2025-08-01 17:49:12 21147
本文简要解析醉驾肇事逃逸罪的立案标准,涉及驾驶员酒后驾车并造成事故后逃逸的行为,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文章阐述如何界定醉驾、事故逃逸的具体情形,以及相应的法律条款和立案标准,提醒公众遵守交通法规,杜绝酒后驾驶,强调肇事逃逸行为的严重性及其法律后果。
醉驾肇事逃逸不是独立罪名,主要涉及交通肇事罪和危险驾驶罪。醉酒驾驶机动车即构成危险驾驶罪;符合特定致人伤亡或财产损失情形构成交通肇事罪。若同时符合两罪要件,按处罚重的规定定罪。接下来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醉驾肇事逃逸罪立案标准是多少

醉驾肇事逃逸并非独立罪名,涉及的主要是交通肇事罪和危险驾驶罪。

危险驾驶罪方面,只要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即构成此罪。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应依照刑法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交通肇事罪立案标准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具体情形包括: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另外,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酒驾等情形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醉驾肇事逃逸,若同时符合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会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酒驾做笔录没逃逸怎么会说逃逸

若酒驾做笔录时没逃逸,却被认定逃逸,可能有多种原因。

一是存在事实认定误差。现场情况复杂,执法人员可能因证据收集不全面或对现场情况判断有误,将一些正常行为误判为逃逸。比如,驾驶员在碰撞后因惊慌下车查看周边情况,返回时执法人员刚好赶到,就可能被误解为逃逸。

二是证据解读偏差。可能存在证据链不完善或证据本身存在歧义,导致对驾驶员行为的理解出现偏差。例如监控视频角度有限,不能完整呈现驾驶员的行动轨迹,从而影响执法人员的判断。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驾驶员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其一,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如现场证人证言、行车记录仪视频等,以证明自己未逃逸。其二,与执法部门沟通,详细说明事发经过,解释自己的行为。若沟通后仍无法解决,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途径,请求上级机关或法院重新审查案件事实和证据,作出公正裁决。

三、醉驾加肇事逃逸驾照怎么处理的

醉驾加肇事逃逸属于严重违法行为,驾照会受到严厉处理。

醉驾方面,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肇事逃逸的情况下,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若尚不构成犯罪,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同时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且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当醉驾与肇事逃逸同时发生时,一般会吊销驾照。如果肇事逃逸未构成犯罪,吊销驾照后,在规定期限内不得重新考取;如果肇事逃逸构成犯罪,将被终生禁驾,即永远不能重新取得驾驶证。总之,醉驾加肇事逃逸的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驾驶者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驾照代价。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