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奇人救活120栋古建筑 匠心传承中华文化

宁海人王保进是最早系统性收藏古建筑的人。20多年里,他带领工匠自费修复了120栋古建筑,每一栋都是不可复制的中华之美。这些古建筑目前部分安置在杭州西溪湿地,向公众开放。
王保进认为中国古建筑的结构美是独一无二的,是立体的中国书法和中国画,可以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我们来到杭州拜访他的工作室——一栋450平方米的徽派古宅,以及他建立的江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听他讲述与古建筑的故事。
王保进出生于1962年,浙江宁海人,80年代考入大学,从农村来到杭州。1998年,他的爱人出国读博士后,他开始寻找有意义的事情做,并机缘巧合地接触到古建筑。自此,他与古建筑朝夕相处了27年。
他的工作室是一栋清早期的徽派古宅,从江西鄱阳湖边抢救过来并重新修复。这栋房子有典型的徽派特征,如砖雕门楼、马头墙等。前院有一个河埠头,进入房屋后可以看到四水归堂的天井,雨水落下时叮咚作响,宛如雨帘。
修复一栋古建筑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时间。每栋房子的构件都有几千件,王保进认真修补每一个结构。他对每个构建都了如指掌,包括柱子、梁、牛腿等。他还提到,传统古建筑中的雕花内容多取自戏剧故事,寓意吉祥。
为了适应现代生活习惯,王保进对古宅做了小幅改动,例如在二厅的天井上加装玻璃顶,增加采光和楼梯,使二层空间也能利用起来。
王保进对中国木结构建筑充满热爱,他认为木头是有温度、会呼吸的材料。随着改革开放,许多木结构房屋被废弃或拆除。1998年,他在下乡时看到一栋正在拆的房子,便买下来开始了修复工作。他辞掉编制工作,专心研究古建筑修复技术,租用废弃石矿作为工作场所。
修复过程中,王保进面临诸多挑战,如缺少构件、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但他坚持了下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最终成功修复了许多古建筑。他说,古建筑是多个工种匠人的集体创作,每栋建筑都是艺术品。
王保进在杭州西溪湿地重建了近60栋古建筑,形成了一个村落。他没有绘制任何图纸,全凭现场指挥匠人手工打造。为了让古建筑保持活力,他还邀请了许多有趣的人入驻使用,并打造了匠人街,吸引非遗匠人前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王保进的工作逐渐得到了认可和支持。他认为,只要认真做有意义的事,总会被人看见。他的努力不仅保护了古建筑,也传承了中国文化。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10253.html发布于 2025-05-07 11:40:4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