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现在居委会是这样在小区里搞创收

我们之前写过各个小区业委会越来越 " 卷 " 的文章:最近各个小区的业委会都越来越卷了
当时提到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中远两湾城," 史上最牛 " 业委会能向物业追讨 4000 万巨款
还有城市代表杭州,业委会成员们不仅各个都是高学历、企业家
而且像开公司一样专业化管理小区,想尽一切办法搞创收
当然,业委会作为自发的民间组织,赚多赚少留作公共收益或者给业主发钱,各显神通都可以理解
与此同时,和业委会一样活跃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还有居委会的身影
像全上海就有超过 4800 个居委会,热心的居委大妈们跟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觉得业委会和居委会好像差不多,容易混为一谈
仔细查了资料才发现,这两者的区别可不小
资料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居委会算是半官方组织,开展工作的要求自然也更严格一些
但让我没想到的是,现在连居委会也不再干等着财政拨款,而是开始变着法子谋求市场化盈利了
从成都、宁波、苏州,还有广东蓬江、云南昆明,以及北京和上海的部分区域
都有居委会在各自社区成立独立公司,通过多种手段方式开拓营收
最多的光去年一年营收就有 30 万
01
各地居委会都是怎么开公司创收的
梳理资料后发现,现在江浙沪城市中,居委会开公司最多的当属浙江宁波
2022 年从全省首家社区企业起步,目前已经发展到了 26 家,可以说是初具规模
因此,我们实地走访了当地几家比较有代表性的,看看它们都是怎么获得收入的
第一种就是最常见的 " 用空间换资源 ",直接收入以场地租金为主
仇毕社区居委会成立的仇毕星悦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拿出了党群服务中心的多余空间
用来提供越剧培训、老年日间照料、儿童托管等付费服务,开办越剧 " 咖啡吧 "
并打造越剧相关的 IP 产品,比如制作戏服和道具,在空地开办主题集市等
还把社区舞台向企业和学校开放付费租赁,都可以产生不同金额的实际收益
一年多运营下来,这家公司已经跑通了商业模式
黄鹂社区居委会成立的黄鹂悦鸣生活服务有限公司,则是梳理出来几个小区附近 3000 多平的闲置空间
再摸排了 8000 多户居民的具体需求,针对性地招来 4 家社会组织、15 家市场主体
给居民们提供文化体验、课后托管、餐饮等多种付费服务
去年光租金收入就有 20 多万
目前总的营业收入是 46 万,去掉运营成本,这家社区企业的收益能达到 30 万
第二种是社区居委会成立的公司,和市面上的成熟企业一起合作
以共同经营的模式,合伙开店、开班来盈利
据丹凤社区成立的公司向我介绍,他们去年拿出丹凤 3 村空置的平房
作为场地和宁波当地一家咖啡馆进行合作,约定其所得收益的 20% 上交给社区企业
而周宿渡社区成立的企业,错时利用党群活动室,在去年暑假和培训机构合作
面向附近居民推出价格实惠的暑托班,仅用 40 天时间就盈利了 1.3 万
从收租金到办活动,再到开店、开班,宁波这些多居委会开办企业的尝试真不少
在宁波之外,我们看到全国还有不少城市和地区
当地的居委会也陆续成立了公司,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商业化新探索
资料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不久前,苏州吴江的湖东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刚签约了一个上百万的城市营地项目
能带来至少 80 万的盈利,争取今年全公司的净收益能达到 20 万
城市营地项目示意图,图源吴江开发区
内蒙古乌海市更为特别,当地政府直接鼓励没有物业以及管理不善的老旧小区
可以由居委会牵头创办盈利性质的物业公司,多方合作为这些小区提供物业服务,并相应收取物业费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经成立了接近 20 个包含物业服务功能的社区企业
02
开公司获得的收益都用来干嘛了
看完了部分居委会各种创收的方法之后,大家也关心,这些收益后续都会如何使用?
经过我们的总结,一般来说是两大用途:
第一是注入社区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后续社区发展,包括实施微更新、适老化改造等项目
宁波的黄鹂悦鸣生活服务有限公司,就自掏腰包给小区翻新了一个 200 平的两层小楼
命名为 " 家门口的聊聊馆 ",当作居民们免费的交流场所
周宿渡的社区公司,则把部分收益用在了几个无物业小区的设施维护上
包括更新楼栋灭火器,还有修建绿化花园等
上海奉贤的墨涟居公司,去年拿出 8.2 万的收益,用于增设公共衣架、绿化布置
图源:今日青村
还计划把今年赚到的一些钱,投入到辖区一条道路的改造中
第二是把收益用于反哺居民
比如推出理发、手工、文体活动等免费体验服务
丹凤社区社会企业提供的便民服务,图源社区工作参考
仇毕星悦社区服务有限公司为部分困难家庭,提供房屋改造等系列帮助
丹凤社区合伙开的这家咖啡馆规定,居民和外卖小哥用餐可以打折
而且咖啡馆每年要开展 6 次免费的烘焙班,还要定期给困难家庭提供生日蛋糕和节日点心
墨涟居不仅给全职的居民 " 员工 " 们发工资,每个月底薪 1400 元再加一些浮动奖金
也会不定期奖励垃圾分类等表现较好的居民,分发大米和干货等日常用品
墨涟居向居民分发大米,图源今日青村
去年秋天还组织了几次居民的集体秋游,去城隍庙和江浦公园等景点参观游玩
这两种用途的具体投入比例,由居委会自己决定
比如黄鹂社区公司是前者 20%、后者 80%,更多比例倾斜到回馈居民
也就印证了这句口号:" 社区开公司,挣钱为社区 ",形成良性循环
03
为什么居委会要想办法盈利
客观来说,确实存在多种因素,推动居委会在此时此刻寻求自身的转变
首先就是现在很多社区普遍存在老化问题
居委会很想进行修缮改造,又没有像上海 " 美丽家园 " 那样的经费支持,每年的预算支出都相当紧张
比如宁波的白鹤街道,管辖的小区大约 2/3 都是老破小,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 1/3
老龄化程度突出,是非常典型的老城区街道
上海奉贤清溪村也是一个开放式、混合型的老旧社区
混合着公房、私房、集资房、商品房还有宅基房,相关的公共设施配套都有些落后
不能干等着财政拨款,居委会也开始思考,能不能通过其他方式去自力更生、自我 " 造血 "
另一方面,不是居委大妈手上真的收到 " 真金白银 " 了,才算是给社区创收
通过和其他商家共同合作,降低运营成本,能实现收支平衡,也可以看作是另一种意义上的 " 盈利 "
比如宁波孔雀社区就在成立公司后,将党群服务中心接入了咖啡厅、音乐培训等 6 个不同类型的服务项目
由他们来承担日常运营和水电能耗
这样一来,居民享受到的服务变多了,社区的运营成本也降低了,可谓是一举两得
其次,很多小区里里外外的空间长期处于空置状态,居民们想用没法用,社区也不知道怎么处理
凭借居委会们成立的公司,提供养老、托管育儿、快剪、缝补买菜等日常服务
既可以提高小区资源的利用率,盘活存量资产,又能够反哺到社区居民,下个楼就能解决日常所需
本质上也是业主和居委会的双赢
最后也能反映出当下的一个趋势,以居委会为代表的基层管理组织,正在变得更有自主权
把自身的定位从过去的 " 等经费、等任务 ",向社区的专业管家进行转变,更主动地去管理辖区
包括完善社区的公共空间,到选择引入合作的第三方企业,以及开设专业的社区企业等
04
临走前,我在宁波的地铁走廊还看到有集市在摆摊,向来往的路人售卖面包、饮料等
不由得感叹浙江人真不愧是经商世家,哪里有空地、哪里就有搞钱的点子
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种提高地铁等公共空间收益的好方法
这番走访和了解下来,让我改变了 " 社区建设和治理就是花钱 " 的固有观念
原来居委会也能和业委会一样,在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寻找新的市场化发展增长点
上至政府相关部门,下到社区的每一位热心居民,共同发力,多元参与
我们的社会发展才会越来越有活力
以上为正文,来自远山
这是真叫卢俊公众号的第 6010 篇原创文章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7462.html发布于 2025-04-14 10:00:4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