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明珠拒用海归,胡锡进发声:她应该道歉!

最近,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又一次因为 " 快人快语 " 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一次,不再是 " 格力不缺钱 " 或 " 不退休 ",而是她在 4 月 22 日临时股东大会上的一番 " 拒用海归 " 言论,引发了轩然大波。
事情的起因是,董明珠在发言中明确表示:" 我们在人才培养当中,绝不用一个海归派。"
她还补了一句更惊人的话:" 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这番话一出,现场没塌,但网络几乎炸锅。
要知道,董明珠不仅仅是格力的掌门人,更是格力品牌真正的 " 代言人 ",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有相当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
她的这番表态,已经远远超出了 " 个人风格 " 的范畴。
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站出来发声,直言不讳地说:" 董明珠女士应当作出道歉。"
不同于以往,这次他的理由很直接也很有逻辑:
首先,这种 " 拒用海归 " 的说法,实际上已经触及了就业歧视的底线。按照中国现行的劳动法,任何人都享有平等就业和职业选择的权利,不论他是在清华毕业的,还是在斯坦福镀了金。
其次,把 " 海归 " 集体打上 " 间谍 " 潜在嫌疑人的标签,这可不是一句 " 我只是担心安全问题 " 就能带过去的。这种以偏概全的指控,既伤人又不负责任,还严重损害了一个庞大人群的声誉,甚至跟国家的开放政策背道而驰。
说白了,这种说法既不合法,也不合时宜,更不应该出自一位大企业的领军人物之口。
当然,我们也理解董明珠的性格——她一向直率,说话从来不绕弯。但就像胡锡进所说," 讲话直率不是挡箭牌 ",尤其是当你讲的话已经不是私人场合闲聊,而是在股东大会这样的正式场合、面对公众舆论讲出来的时候,分寸感是必须的。
如果是企业内部人事管理,董明珠完全有权决定用什么样的人才策略。但当这种策略公开被赋予 " 拒用某类人群 " 的标签,那它就不只是企业用人标准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议题、法律议题,甚至是价值观的问题了。
别忘了," 海归 " 这两个字曾经是多少中国家庭的骄傲象征,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成果。把这群人一棒子打死,说到底对国家也不是件好事。
总的来说,胡锡进的表态其实是给董明珠留足了台阶。他没有否定她的领导能力,也没有抹杀她为格力乃至制造业做出的贡献。但作为公众人物,她确实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起更大的责任。
所以,是否道歉,是态度的问题;如何道歉,是智慧的问题。风格可以鲜明,但话不能太硬;情绪可以真实,但立场得稳。
格力能不能赢得未来的市场,靠的不只是空调有多好用,还得看品牌能不能给社会带来正向价值。
而这场风波,或许正是董明珠思考 " 品牌责任 " 的一个契机。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8591.html发布于 2025-04-24 17:07:5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