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劝服马斯克

市值暴跌 40%,特斯拉将马斯克拉回现实。
马斯克终于要大幅减少花在政府效率部(DOGE)的时间了。
北京时间 4 月 23 日,在特斯拉 2025 年一季度财报会上,马斯克亲口承诺,从 5 月开始,自己花在 DOGE 的时间将大幅减少。但马斯克还不想彻底辞职," 只要总统希望我这么做,我会继续每周花一两天时间处理政府事务。"
将重心更多转向特斯拉的现实背景之一是,年初至今,特斯拉股价已经暴跌 41%,总市值跌出 " 万亿美元俱乐部 ",并直接导致马斯克身家大缩水。根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截至 4 月 23 日,马斯克尽管仍以 3010 亿美元财富位居第一,但年初至今其个人总资产已经减少 1310 亿美元。
糟糕的股价,则是对特斯拉汽车销量不佳的外在表现。今年一季度,特斯拉总收入 193 亿美元,同比下降 9%,其中作为核心业务的汽车收入 140 亿美元,同比下降 20%,净利润 4 亿美元,更是同比暴跌 71%。
自 2024 年 11 月被任命为 DOGE 联合负责人以来,马斯克一直面临 " 科技领袖 " 与 " 政府顾问 " 双重身份的平衡挑战。
特斯拉多头、美国投行 Wedbush 高级股票研究分析师 Dan Ives 就在最新一期报告中指出,特斯拉正面临 " 红色警报 " 的危急时刻。作为负责人的马斯克,应该退出其在 DOGE 中的争议角色,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特斯拉公司上。
如今,随着马斯克释放出重心回归特斯拉的信号,资本市场即刻给予反应。4 月 23 日财报发布后,特斯拉股价盘后上涨超 5%。
除了表示将更聚焦特斯拉业务外,马斯克还祭出了另一维稳手段:对外界传闻的廉价车型 Model 2(售价 2.5 万美元)被取消一事,他再次否认,并表示新车仍在按计划推进,预计将于 2025 年上半年投产。
维稳结束,马斯克继续干起了每次财报季上的老本行——画饼。这次,马斯克强调,今年 6 月份,特斯拉将如期在美国奥斯汀推出 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试点项目,并在年内于美国弗里蒙特试点生产线上生产擎天柱(Optimus)人形机器人。
进入 2025 年,当特斯拉汽车销量遭遇下滑困境之际,马斯克开始将 Robotaxi 和人形机器人在内的 AI 新业务,视为特斯拉的增长新希望,并多次试图向外界传递一种信号,即 AI 新业务加持下,2025 年可能会被视为特斯拉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年。
马斯克画的这张 AI 新饼,能否最终被资本市场消化,眼下就要看 6 月份特斯拉 Robotaxi 的车队表现了。
A
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卖车越来越困难了。
财报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生产了超过 36 万辆汽车,同比减少 16%,交付了超过 33.6 万辆汽车,同比减少 13%。其中 Model 3/Y 在内的主力车型,季度内生产了超 34 万辆,同比减少 16%,交付为超 32 万辆,同比减少 12%。
汽车销量下滑的原因之一,在于特斯拉焕新版 Model Y 的上线,导致其在第一季度损失了数周的生产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去年焕新版 Model 3 的上线,此次在焕新版 Model Y 身上,特斯拉全球四大工厂,首次实现了同步上新的协同操作。
尤其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用时六周,就实现了焕新版 Model Y 的全面量产。Model Y 也成为特斯拉有史以来最快的量产车型。
但受新旧车型换代影响之外,另一大制约特斯拉汽车销量的因素则几乎全在马斯克本人身上。
美国投行 Wedbush 高级股票研究分析师 Dan Ives 分析认为,马斯克成为削减联邦政府规模和权限的代言人之后,无形中已经化身特朗普政府和政府效率部的某种政治象征," 这惹怒了众多倾向于民主党的消费者,而这群人正是美国电动车的主要消费群体。"
在 Ives 看来,随着马斯克继续在 DOGE 就职,外界针对特斯拉的抗议活动仍将继续," 由于 DOGE 造成的品牌危机,特斯拉未来 15% 至 20% 的需求或将永久性蒸发。" 特斯拉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其 " 最重要的资产 " ——马斯克,能够重回岗位。
作为对比,受马斯克本人影响较小的中国市场,反而在一季度交出了漂亮的成绩。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交付 Model 3 和焕新 Model Y 超 17.2 万辆,其中国内销量达到 13.72 万辆,创下自 2022 年以来的第一季度最高纪录。
尤为重要的是,借助上海工厂这一本地化生产基地,在可预见的二季度,特斯拉中国市场也将几乎不受生效的关税政策影响。
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零部件本地化率已经超过 95%,马斯克更是直言 " 没有比特斯拉更垂直整合的公司了 "。
但在回应外界因马斯克导致的 " 品牌受损 ",是否给特斯拉第一季度的订单流入造成影响问题时,马斯克选择了回避策略,表面承认特斯拉确实面临一些负面消息,但内里则将锅甩给了宏观经济面临的新挑战,并称内部没有看到总体需求有什么减少。
聚焦到中国市场,这种影响的直观表现之一是,受高额关税影响,从 4 月 11 日开始,两款进口纯电车型 Model S 和 Model X 不再开放订购。
为了进一步扩张中国市场份额,马斯克还留有后手。除了推出焕新版 Model Y 之外,据晚点 Auto 爆料,特斯拉还计划在 2025 年四季度交付 7 座版 Model Y,后者专门针对国内市场做了适配优化,以此来争夺那些追求大空间的家庭用户,跟理想、问界贴身竞争。
B
相比改款 Model Y,外界更关心廉价车型 Model 2 究竟是否会取消的传闻。
财报会上,马斯克特意强调,包括更经济实惠车型 Model 2 在内的新车计划,仍在如期进行,预计将于 2025 年上半年投产。
之所以会引发外界担忧,在于特斯拉财报发布前夕,The Information 爆料称,马斯克亲自砍掉了备受瞩目的廉价电动车项目 Model 2。
上述决议发生在 2024 年 2 月底。当时,马斯克召集特斯拉高管举行关键会议,尽管有支持 Model 2 的高管表示 Model 2 和 Robotaxi 项目可以同时进行,且更符合商业逻辑,甚至能共享平台降低开发成本,但马斯克认为," 我们只需想办法让大号 Model Y 更便宜,人们就会买账。"
最后马斯克拍板,停掉了这款定价约 2.5 万美元的 Model 2 车型。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传出 Model 2 可能被砍掉的消息。
去年 4 月特斯拉 2024 年一季度财报发布前夕,就有外媒报道称特斯拉高层在 2 月份瞒着员工和供应商取消了廉价车型 "Model 2" 开发计划。彼时,马斯克随即在社交网络 X 上辟谣称其为假新闻。
在随后进行的财报会上,马斯克更是进一步表示,新车型可能会提前至 2025 年初甚至 2024 年底亮相。显然,马斯克又一次食言了。
陷入延期之中的 Model 2,一度被外界视为特斯拉应对销量增长危机的利器。
除了廉价车型 Model 2、7 座版 Model Y 之外,2025 年,特斯拉将迎来一个产品更新大年:新一代超跑车型 Roadster,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工程设计工作,预计会在年内投入生产;马斯克时常挂在嘴边的 Robotaxi 车型 Cybercab,定档 6 月份对外试生产并投入使用。
对于 Model 2 推出延期的原因,马斯克提到了两大因素——可负担性和现有生产线利用率。
但随着国产新能源车纷纷发力性价比,马斯克那套 " 阻碍消费者买新能源车的唯一理由是汽车不够便宜 " 的理论依然奏效,只不过在 2.5 万美元的售价面前,如何确保消费者能够继续选购特斯拉,将是留待马斯克解决的新挑战之一。
要知道,马斯克起家的秘诀之一便是用尽一切手段降本,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化为可能。但在廉价车型 Model 2 上,为何马斯克却一直表现得兴趣缺缺?
特斯拉早期员工、现任硅阳极开发商 Sila Nanotechnologies CEO 的 Gene Berdichevsky 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马斯克的思维算法永远是‘我能做的下一件大事是什么?’,我认为他的动力来自做一些大而有影响力的事情。"
在外媒报道中,完成对电动车的从 0 到 1 推广普及工作之后,该领域迭代车型的开发正变得平庸,马斯克的兴趣开始一点点让位于 AI,只有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颠覆性 AI 新挑战,才能刺激到他。
C
AI,也成了马斯克在近两年财报会上最擅长画的大饼。
特斯拉的未来,不在汽车,而是被马斯克归功于自动驾驶和自主人形机器人时代的到来。早在去年四季度财报会上,马斯克就提前预告,2025 年特斯拉会继续为此打下基础,并着手构建架构,建设生产线等等,为自己认为的特斯拉高速增长的未来三年做好准备。
今年一季度财报会上,马斯克继续重申,由无人监督的 Robotaxi 车型所组成的 Cybercab 车队,将如期于 6 月份在奥斯汀推出,届时会开启付费运营模式,明年下半年有望大规模部署。
当前阻碍 Robotaxi 商业化的难点之一,反映在了本地化数据集上。但马斯克又以 2 月份中国上线的 FSD 功能举例,称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即便一开始缺少更多本地化数据,依然可以在道路上使用,随着技术能力增强,FSD 的泛化能力还会进一步强化。
投入商业运营之后,相比已经运营多年的谷歌 Waymo,特斯拉的 Cybercab 该如何竞争?马斯克再次祭出成本法宝,认为在大批量制造中,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会显得非常重要," 除非其他公司能够像特斯拉一样,也提供数百万车辆的支持……我们不仅开发软件,还自己生产车辆,这是一项非常明显的优势。"
作为马斯克 AI 宏图的另一支柱,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的进展则不如 Cybercab 那么快。
按照此前正常的内部计划,特斯拉希望在今年生产大约 1 万台擎天柱。但根据最新预期,马斯克并不能保证在 12 月底之前准确生产好 1 万台,更谨慎的产能是只有几千台。
原因则在于人形机器人更复杂的训练需求。"Optimus 的训练需求最终可能至少是汽车的 10 倍,如果至少要达到汽车所能发挥的全部作用的话。"
产品应用落地的客观难题,让马斯克在 AI 相关展望上变得越发谨慎。
之前特斯拉还对外宣传 Cybercab 的目标是每年至少生产 200 万辆,产能分布在全球多个超级工厂,最终可能达到年产量 400 万辆。
但在最新回应中,马斯克不再提及具体数字,只保证 6 月时会推出,至于推出时会有多少辆车," 第一天可能只有 10 辆,之后我们会继续扩大。" 马斯克补充道。
一向在无监督 FSD 上表现乐观的马斯克,也收紧了口风。面对这一功能什么时候可用于私家车的提问,马斯克模糊回答道,我们保持谨慎的时间线,今年晚些时候,会在美国部分城市进行测试推广。
在这场不确定性极高的 AI 竞争中,马斯克正用一次次画饼来捆绑各路股东,试图将未来的风险降至最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字母榜 "(ID:wujicaijing),作者:赵晋杰,36 氪经授权发布。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8472.html发布于 2025-04-23 18:03:5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