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All in AI”致16亿巨亏,周亚辉还玩吗?

访客 2025-04-30 10:37:57 44377
“All in AI”致16亿巨亏,周亚辉还玩吗?摘要: 文 | 极点商业,作者 | 小舒,编辑 | Cindy近日,全面 "All in AI" 的昆仑万维,交出上市以来最惨年报。报告显示,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56.6 亿元...

文 | 极点商业,作者 | 小舒,编辑 | Cindy

“All in AI”致16亿巨亏,周亚辉还玩吗?

近日,全面 "All in AI" 的昆仑万维,交出上市以来最惨年报。

报告显示,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56.6 亿元,同比增长 15.2%;同时,昆仑万维 2024 归母净利润亏损 15.95 亿元,同比暴跌 226.8%。

这是昆仑万维自 2015 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昆仑万维成立于 2008 年,是最早开拓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之一。昆仑万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出海第一股,早在十多年前,昆仑万维就定位 " 出海 ",把重点放在全球市场,并在多个领域展开布局。

从最开始靠游戏起家,到现在旗下业务覆盖 AGI 与 AIGC、信息分发、元宇宙、社交娱乐及游戏等多个领域,昆仑万维市场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平均月活跃用户近 4 亿人。

竞争激烈出海赛道,昆仑万维如何在巨头夹击下持续发展?如何在高昂 AI 算力支出同时保持营业收入的高速增长?营收增长同时,为何亏损 16 亿?

更重要的问题是,昆仑万维创始人周亚辉是一个喜欢追风口、寻找新风口的人,当"All in AI" 叙事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周亚辉是否又会变换赛道对于上述疑问,昆仑万维相关公关人士,拒绝对 " 极点商业 " 置评。

现金奶牛大降,多条 AI+ 业务线迅猛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昆仑万维昔日现金奶牛——游戏业务在 2024 年营收仅为 4.44 亿元,同比大减 16.84% 至 4.44 亿元,营收占比从 2020 年的 25.91%,暴降至 7.8%。

营收增长主要来自海外。海外业务收入规模上升至 51.5 亿元,同比增长 21.9%,海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 91.0%。

其中,信息分发与元宇宙平台 Opera 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4.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1%。海外社交网络和短剧平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2.5 亿元,同比增长 28.5%。

从这个比例来看,可以说,昆仑万维成为了海外收入最多的中国 AI 企业。这是因为昆仑万维近年来在 AI 大模型、AI 搜索、AI 短剧、AI 音乐、AI 游戏、AI 社交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构建了全面的 AI 业务布局。

去年,短剧出海市场爆火,成了新的风口。艾媒数据显示,截止 2024 年 10 月,有超过 100 款中国短剧平台在海外市场活跃,下载量超过 2.8 亿,平台内购收入超过 4.9 亿美金(折合人民币 35 亿元)。

面对新的风口,昆仑万维也想投入 " 分一杯羹 "。于是在 2024 年下半年推出 DramaWave 短剧平台,通过推出 " 付费 + 免费 " 内容分发模式,构建多元的短剧内容生态。

目 AI 短剧业务已形成包括订阅、内购及广告等形式在内的多元化收入来源,截至 2025 年 3 月底,Dramawave 年化流水收入 ARR 达到约 1.2 亿美金(月流水收入约 1000 万美金)。上线仅 5 天的《订婚风暴》,直接冲进韩国 Google Play 娱乐榜首,把 Netflix 踩在脚下。

昆仑万维的野心不止于此,不仅仅是短剧内容分发平台,昆仑万维还推出了 AI 短剧创作平台 SkyReels,从剧本构思到场景合成,可以 " 一键生成 " 短剧。而这背后是昆仑万维自研的多个大模型技术支撑。

不仅如此,昆仑万维还在 2025 年开源了中国首个面向 AI 短剧创作的视频生成模型 SkyReels-V1 和首个 SOTA(State of The Art,当前最佳水平)级别的表情动作可控算法 SkyReels-A1。截至 2025 年 2 月末,V1 模型在 HuggingFace 的下载量已接近 3 万次,在 Github 亦收获逾千星的点赞,广受好评。

大模型是昆仑万维研发的重点,基于自研大语言模型,昆仑万维发布了 AI 社交产品 Linky。通过虚拟角色互动与用户生成内容(UGC)生态的深度融合,Linky 构建了独特的社交体验。报告期内 Linky 单月最高收入突破 100 万美元,累计下载量突破 1000 万次,成为海外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中国 AI 应用之一。

在大模型上,根据昆仑万维官方宣传,交出了多个全球第一的成绩单:

●自研天工大模型在在复杂任务处理、多模态等方面实现多项突破。

● AI 音乐大模型达到行业 SOTA(State of The Art,当前最佳水平),位居全球第一。

● 公司开源的 Skywork R1V 多模态思维链推理模型达到开源 SOTA,位列全球同类型开源模型第一。

● 公司面向 AI 短剧创作的 SkyReels 视频大模型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 公司旗下的大模型学习强化 Skywork-Reward 奖励模型亦达到全球第一,成为 Kaggle 官方推荐的数学 reward model。

这些官方宣传层面的 " 全球第一 ",看上去更多是 " 概念炒作 ",目前还未给昆仑万维产品竞争力、市场声量带来协同效应。

亏损 15.9 亿元,AI 领军人物离职

昆仑万维 2024 归母净利润亏损 15.95 亿元,同比暴跌 226.8%。报告解释亏损有两大原因,一是研发投入加大,2024 年公司研发费用为 15.4 亿元,同比增长 59.5%;二是因为投资收益下降,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导致投资损失 8.2 亿元。

昆仑万维认为,2023-2026 年,是 AI 大模型发展的初期阶段,全球各大科技公司在 AI 大模型上都处于亏损状态。昆仑万维预计,2027 年以后公司会随着行业的发展开始盈利。" 即使短期面临亏损风险,公司也将坚定投入,保持在 AI 大模型第一梯队。"

或许这就能解释为什么 2024 年度,昆仑万维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59.5% 到 15.4 亿元,较大地影响了昆仑万维的利润表现。

昆仑万维研发费用投入大幅增长,但 AI 大模型、短剧平台、多模态技术等研发项目商业化转化滞后,未能形成有效的盈利闭环,短期难以反哺利润。例如,AI 音乐模型 Mureka 虽技术领先,但月流水仅突破 100 万美元,规模变现能力有限。

在投入端,研发费用加大对最终利润造成了影响。在收入端,传统业务萎缩与市场拓展成本攀升,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游戏业务是昆仑万维的传统业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体量逐步减小。与 2020 年业务收入占比 43.79% 相比,昆仑万维 2024 年游戏业务占比仅为 9.64%。

此外,受宏观经济需求疲软影响,昆仑万维广告收入增速从 2023 年的 28.95% 降至 2024 年的 25%,广告增速放缓。2024 年销售费用为 23.04 亿元,同比增长长 42.23%,远超 15.2% 的营收增速,表明公司在市场拓展和产品推广方面投入激进。此外,管理费用为 9.24 亿元,同比增长 7.32%,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影响更大的,是领军人物的离职。去年 11 月,昆仑万维宣布,颜水成卸任昆仑万维 2050 全球研究院院长。

颜水成是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于 2023 年 9 月正式加入昆仑万维,并与昆仑万维创始人周亚辉一起出任天工智能联席 CEO,同时兼任昆仑万维 2050 全球研究院院长。他曾主导 " 天工 3.0" 大模型、" 天工 SkyMusic" 音乐大模型等核心技术的研发。

不难看出,颜水成是昆仑万维的 AI 领军人物,但他却在任职 14 个月后就选择离职。

他的离职导致昆仑万维 2050 全球研究院院长职位空缺,让昆仑万维的技术路线稳定性受到质疑,也间接对昆仑万维的利润造成了一定影响。

颜水成的离职对昆仑万维的业务有什么影响?之后昆仑万维打算如何填补这一人才空缺?又如何保障 AI 技术团队稳定性?" 极点商业 " 就这些问题向昆仑万维方面人士询问,未得到官方回复。

综上可知,昆仑万维通过牺牲短期利润换取 AI 技术壁垒的构建,叠加投资策略失误和传统业务衰退,造成亏损,形成了 " 增收不增利 " 局面。

市场仅列第三梯队,追风大模型何时能赢?

昆仑万维最擅长追风口,做 " 追风筝的人 "。2021 年元宇宙概念风起,昆仑万维便在财报中明确提及 " 将元宇宙作为公司加速布局的方向 "。很快,元宇宙熄火。2022 年," 碳中和 " 概念火热,昆仑万维便入股成立了仅 1 个多月的北京绿钒新能源科技。但一年之后,昆仑万维便想从中脱身了。

2023 年初,昆仑万维又明确了 " 全面投入 AGI 与 AIGC" 的核心战略,全面发力 AI。这年,为了赶上大模型浪潮的风口,昆仑万维强行发布了 " 天工大模型 "。

至今,昆仑万维的 " 天工大模型 " 已迭代至 4.0 版本。不过,从市场反馈来看,天工大模型的访问量和用户量都并不突出。

天工大模型 4.0 虽技术对标国际顶尖产品(如 GPT-4o),但用户活跃度(MAU

沙利文发布的《2024 年中国大模型能力评测》报告显示,天工大模型在国内的 AI 大模型综合排名仅位列第三梯队,与第一梯队的文心一言、腾讯混元、通义千问,第二梯队的智谱 AI、百川智能、豆包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也有报道称,昆仑万维推出的全球首个融合视频大模型与 3D 大模型的 AI 短剧平台 SkyReels,实际内测后市场反响一般。有使用者表示 "SkyReels 生成的视频却严重缺乏真实感,质量无法达到创作者的需求。"

另外,2025 年 AI 大模型疯狂卷应用落地,并且随着 Deepseek 的崛起,AI 大模型进入淘汰赛阶段,天工大模型的市场声量、竞争力会在 2025 年进一步下滑,留给昆仑万维的窗口期,已经不多

大模型表现不佳,也让昆仑万维难逃亏损的命运。

此外,在 AI 业务上昆仑万维也面临着商业化难题。尽管公司在 AI 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但大模型及 AI 音乐、短剧平台等产品未能形成有效的盈利闭环,短期内难以反哺利润。财报显示,AI 软件技术业务收入仅 3858 万元,占比不足 1%。

AI 商业化难落地,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普遍面临的挑战。例如,以开源模型 Stable Diffusion 引领 AI 绘画热潮的 Stability AI,在 2024 年第一季度亏损超过 3000 万美元,核心研发团队离职,并寻求收购。

昆仑万维的 "All in AI" 战略,外界看来也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昆仑万维在各个 AI 领域 " 全面开花,硕果累累 ",但也有不一样的声音表示 " 如此多的业务线,也就相当于没有核心业务线。" 而昆仑万维的 " 追风口 " 行为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些隐患。

一位行业分析师曾对媒体表示,昆仑万维频繁改变企业战略的 " 追热点 " 行为折射出了企业盲目追风口的系统性风险,频繁切换赛道导致投资者认知混乱,既将其视为 AI 领军者,又担忧其沦为 " 概念炒作股 "。

当 AI 大模型之战进入白热化,投资人或许不再会为高昂的技术研发费用买单,高额研发费用不再是企业的 " 护身符 "。在 AI 大战的新阶段,如何降低技术成本、实现盈利、商业化落地,将成为所有参赛者的共同命题。

而对昆仑万维创始人周亚辉来说,也必须考虑一个严峻现实问题:AI 大模型这个游戏,还能玩多久?是否又改转变赛道,追求新的风口故事?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ddwi.cn/ddwi/9308.html发布于 2025-04-30 10:37:5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

阅读
分享